公私營醫療應合力北拓商機 - 信報


  醫管局還構思另外三個模式,不過都障礙重重。

  第一是外判。醫管局在數月前提出,考慮將普通科門診外判,市民的門診收費不變,但醫管局將補貼承接外判的私家醫生。構思一出,即遭受猛烈抨擊。批評者相信醫管局會透過招標批出門診服務,結果是價低者得,營運者將貨就價,害苦病人。

  第二是醫療保險。醫療保險能夠普及化的話,「錢跟病人走」,更多病人自然會流動往私營醫療體系。不過,問題是,究竟應該推動強制性還是自願性醫療保險呢?

   若是強制性,一直拋出的百分之二供款率方案足夠應付退休後的醫療開支嗎?全民肯支付嗎?會否出現富者再津貼貧者呢?若是自願性,市民有何動機購買呢?現 在不少人已經有醫療保險,支持著私營醫療體系。但低下階層為何要購買醫療保險?退稅建議無助增加低下階層購買醫療保險的誘因,因為他們大部分根本不用納 稅。可以製造出來的唯一動機是,醫管局及政府令市民相信,政府的醫療補貼會減少,醫療收費會上升。然而,這是民粹社會的政治大難關,不易闖過。

  第三是資源互用。首先是公立醫院撥出地方讓私家醫療系統的人才提供收費略低於市場水平的非緊急手術服務。例如屯門醫院計劃成立社區醫療中心,每周一天向私家醫生出租部分門診及手術室。這個計劃亦遇上質疑,私家醫生在公立醫院診症是否變相「外判」的安排。

   如果手術室及其他診症地方租金低廉,醫療費用自然有條件降低,無形中變成公立醫院與部分私家醫生或醫療集團合作,公立醫院甚至以公帑提供補貼,將服務割 價與原有私家醫療集團競爭。相反,租金與私家醫院的看齊的話,私家醫生為何要與公立醫院合作呢?公立醫院既然有投閒資源可供租出,為何不聘請足夠醫護人員 提供有關服務?是否削減人手容讓私家醫療體系可以有「商機」可乘?

 

不同運作邏輯不易融和

 

   另一個資源互用的方向是公立醫院撥出人才讓私家醫院擴大經營範圍。其實醫管局在兩年前已經推行「自願半職工作計劃」,容讓年資高但又未到退休年齡的顧問 醫生參加。參與半職的醫生會被扣除一半底薪,但津貼獲保留。於是,公立醫院已經有「半公半私」執業的醫生,一方面在公立醫院服務市民,另一方面在私家醫院 「掛單」診症。

  現在公立醫院醫生在兼職只是寥寥幾位,不過私家醫生認為「半公半私」醫生引來不公平競爭問題,大表反對,認為這些醫生可利用公職身份自我宣傳、透過轉介機制把公立醫院病人「私有化」或把自己在私人市場接觸到的長期病者安排到公立醫院。

  筆者認為,勉強推動公私營醫療合作,吸引原本在公營醫療體系的香港病人轉向私營醫療,以提高後者的「市場佔有率」是錯誤思維,只會在一些個別情況下產生成果,一般而言只會是成效不彰,甚至是徒勞無功。

  最核心的困難是結構性的,因為公私營部門有不同運作邏輯,不易融和。私營部門必須以商業原則辦事,而公營部門必須公正、嚴明、公開,善用公帑。公營部門某些計劃即使有利可圖,但若有徇私可能,亦只能忍心放棄。公私營醫療涉及民眾生命及健康,更加輕慢不得。

 

化解矛盾槍頭一致向外

 

   香港醫療市場已是一個成熟市場,公私營醫療在本地市場難以避免處於競爭關係。作為「客戶」的港人已習慣公營醫療的服務,公營醫療將「客戶」推向私營醫 療,難免面對「客戶」的反對,而這往往轉化為政治力量。特別是,公營醫療以為可以用不知不覺的方法,降低公營醫療水平來促成公私營醫療的新平衡點,只會犧 牲客戶利益,成功絕不容易。

  歷史不能走回頭,無論當年是否以本傷人的「傾銷」方式建起「醫療王國」,公營醫療已經提升到一個很高水平。我們面對的問題引起其他發展中國家及地方羨慕及妒忌,那就是公營醫療服務水平太高,窒礙私營醫療的發展空間!

  既成事實,公營醫療的服務水平應該成為服務指標水平(benchmark)。事實上,這也是保證港人有良好醫療服務的有效機制。公私營醫療的合作目標不應是香港人市場。化解「敵我矛盾」的方法是合力將「槍頭」朝向外,那就是內地市場。

  一家香港私家醫院正計劃和兩家教學醫院合作,開拓內地富有階層的病人市場,由私家醫院提供舒適醫療、護理及其他配套服務及市場推廣,公營醫療體系則提供大學名醫等醫療人才。這個計劃正是公私營醫療合作的正確方向。

   然而,這種合作是非常「原始」,醫管局應該構思更深化的合作關係,包括制訂一套支援方案,任何私家醫療機構都可以向醫管局索求資源,向北拓展服務。公營 醫療可以提供醫護人員以及手術室,以成本價加上一個合理利潤作為「出租」費用。這個合作方案無需由前線醫護人員進行「商業性」商議,杜絕假公濟私以及徇私 舞弊的嫌疑。

  香港公私營醫療合作可以發揮規模經濟,私營醫療的「市場定位」是內地富豪以及中產階層的一般醫療需要。不過,能夠發展成功,前期(如檢查及診斷)及後期跟進服務非常重要,但私營醫療在內地廣泛地建立據點不符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香港公營醫療廣泛地建立據點卻有優勢,亦有提供必要性。因為港人北上工作趨勢不能逆轉,醫管局在內地向北上港人提供醫療服務是責無旁貸的。因 此,在內地的公立醫院或診所可以處理來香港公營或私營醫院做手術的前期及後期服務。當然,在香港的公立醫院亦有獨特的「市場定位」,那就是昂貴的奇難雜 症。

  即使香港公營醫療體系以往或許是走錯了路,但看到內地醫療市場的將來,現在應「將錯就錯」,全力和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北闖。臃腫肥人也可做健康雙撲手。

醫療服務泡沫.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