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為民所繫 - 招職


 在基督宗教的舊約聖經中,有一個美麗的商埠叫推羅.聖經形容推羅:「居住海口、是眾民的商埠、你的交易通到許多的海島.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阿、你曾說、我是全然美麗的。你的境界在海中.造你的使你全然美麗。」(以西結書27章3至4節)

憑著營商智慧,它是國際貿易及商業的樞紐:「西頓和亞發的居民、作你盪槳的.推羅阿、你中間的智慧人作掌舵的。迦巴勒的老者、和聰明人、都在你中間作補縫的.一切泛海的船隻、和水手、都在你中間經營交易的事。…… 雅完人、土巴人、米設人、都與你交易.他們用人口和銅器、兌換你的貨物。」(8至9,13節)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28章12節)  然而「你靠自己的智慧聰明得了金銀財寶、收入庫中.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財心裏高傲。」  (28章4至5節) 最後「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19節)

單純經濟是不能建立一個大都會.例如,紐約強調包容,接納不同人到來實現夢想,創造奇。舊約聖經中的這個「中東之珠」和很多繁華商埠在歷史洪流中淹沒,光芒不再,精神文明沒有建好是一個致命傷.沙士令我們體認到弔詭的社會發展定律──不以純經濟為第一目的,經濟才可以有持續發展.香港成也是「利」,敗也是「利」,因為我們一直「唯利是圖」.

在沙士危機逐步過去時,財政司長梁錦松接受報章專訪,談及重建香港經濟的「八帖藥方」,像服用中藥固本培元,打好身體底子,調理好身子,人就不易病。其中一帖「藥方」是盡量加強香港與內地在人、貨、資金、資訊及服務的流轉。但單單「流」便足夠? 物流本身是一門生意,但人、財流來,又流去,會否淨流走?只「流」不「匯」是不足的.大都會人民應有豐足的精神生活,只「富」不「豐」也不足恃.
香港人有專業精神,但若對香港失去歸屬感,他們可以去外國、內地發展,優良工作人口的流失怎會對香港的營商環境沒有壞影響?根據經常帳數據,去年香港人的財富(香港人在外地賺錢,減去本地消費後的數字)累積多了一千三百多億元,但證券投資淨流去數字卻高近三千億元.財富流失對香港又怎會沒有壞影響呢?

「流」是重要,但「匯流」更重要.要人、財匯流,沙士危機令我們明白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住在淘大、患上沙士的護士張伊琪稱,臥在病榻時,感受到的支持,不只是來自醫護人員及病友,還有的士司機.出院那天搭的士回淘大家,司機問她:『你唔怕感染?』她很擔心說出患過沙士的事實會招來「白眼」及拒載,怎料他竟然安慰她,還義載支持她!人、財匯流必先有一份歸屬感.

胡錦濤出任國家主席的第一次公開談話便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家國及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是情所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