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的「關係」經濟模式


在去年兩篇文章(《學效溫州,二次創業》及《由「瘟臭鞋」基地到中國鞋都》)中,筆者介紹了在八十年代,溫州貨假冒偽劣,被口誅筆伐的故事.1987年8月8日,杭州工商部門在杭州武林門廣場,銷毀了五千對劣質溫州鞋.其後溫州市政府提出「二次創業」,確立「質量立市」的目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皮鞋現已成為溫州第一大產業,更在2001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名為「中國鞋都」。去年8月8日,溫州市政府將火燒溫州鞋的日子定為「誠信日」,並在松台廣場舉行萬人簽名活動,許下「生產時保證質量、買賣時不欺詐、老老實實做人」的承諾。

香港政府逃避面對沙士事件,錯失大好機會,不能將香港優良的專業操守及水平化為新香港精神.相反,溫州將一次羞辱事件轉化為發展的文化動力,更成為一個經濟模式.

廣西玉林市便奉行「溫州模式」,推動「學習溫州,發展玉林」的活動,發展經濟。玉林市委書記高雄認為,首先要學習溫州人永不滿足、吃苦耐勞、負重拼搏的創業精神,與時俱進、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三秦都市報》13日的一篇評論員文章「溫州人告訴我們什麼?」表示:「作為每一個陝西人,我們要捫心自問:究竟應該向溫州人學些什麼?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創業意識。在溫州,根本沒有『下崗』和『失業』這樣的概念,越來越多的溫州人摔掉『鐵飯碗』,端起『泥飯碗』。」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倪鵬飛在《中國經濟日報》(2002年11月7日) 的「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競爭力」一文中,列舉三十多項競爭力要素,溫州獨佔鰲頭的項目全國最多.倪鵬飛認為,市場佔有率是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溫州是中國市場開拓最成功的城市。不單如此,代表創業精神的正是溫州,「溫州是『老闆』最多的城市」.最有外闖精神的又是溫州人,而民營經濟的空間亦以溫州、台州為代表的浙江為首,其中民間網絡更以溫州為全國典範.溫州人廣泛的行會組織,頻繁的非正式聚會和溝通,以及向外走時成群結隊及互相照應的文化,形成了一個遍佈全球及有高能量的民間商務網絡。

中國的關係「網絡」是一個獨特現象,拉關係是一項「社會工程」.在《三秦都市報》13日另一篇專訪(「誰讓溫州人 快速致富」)中,一班在陝西營商的溫州人說:「交朋友要有長遠的眼光,情感的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投資,交朋友不能看今天有用才交,那就晚了,多個朋友多條路,只要是朋友,都會有用得著的時候。」「關係」在社會學上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研究對象,並發展成「關係學」Guanxixue.「關係」,英文不是Relationship,而是Guanxi.溫州式的「關係」將這種精神發揮極致.

這班溫州人不怕得罪陝西人,坦率地直言:「從表面上看,陝西人很歡迎、很接納遠方的朋友,但實際交往中,卻提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這種觀念應該改變。首先要捨得,只有捨才能得,要肯付出。其次,朋友之間要講誠信,不能欺騙、不守信用。我們在外地需要錢的時候,打個電話給朋友,幾十萬、幾百萬很快就匯過來,連個借條都不用寫。大家你幫我,我幫你,互守信用,才形成了今天這種獨有的『溫州式的融資模式』,這些都立足於誠信的基礎之上。」

在其他地域文化中,關係的誠信發展到融資的層面是十分罕見.在香港,關係對營商很重要,但融資很少倚賴「關係」.中小企多數靠創業者自己或家人籌措,超級大企業如李嘉誠及包玉剛的企業當年都是透過匯豐銀行大力支持,收購當時由英資控制的和黃及九倉集團,至於創業基金的角色更是毫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