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親認戚 - 招職


最近一直在談大學學歷何價的問題,在已發展及發展中國家,在東方及西方,都出現這個集體疑惑。在內地,腦力勞動的勞動力薪酬比體力勞動的更低,所謂「腦體倒掛」,進而引起民眾的「讀書無用論」。在歐美,不少人對高等學歷嗤之以鼻,情願早日進入社會,導致大學退學率攀升。

匯控集團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在其著作《天國與財利》中也寫道:「昔日上流社會的子弟也許成績平平,但因為人脈關係,或畢業於名校,就成為天之驕子。」曾有一位著名的財務分析員孔少林在報章專欄上寫道,不少人讀大學另有目的,那就是:「讀大學的最重要收穫是認識到一班日後幫到手的同學。」另外,又可以用「認親認戚」的開門方式馳騁職場,如:「我是哈佛84年MBA,你呢?」

因此,不少父母不惜工本把子女送入私立名校,就算讀書不成,但亦有機會認識到將來社會有名有利的人,這些關係網絡日後自然大派用場。例如,這些人位居行政總裁要職,當所屬公司發生問題時,即時反應便是聯絡出任其他企業行政總裁的舊同學,一頓飯、幾根雪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金融界「大炒家」索羅斯是一個離鄉背井的人,猶太裔,在匈牙利出世,於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就讀.畢業後於倫敦找工作非常艱辛,他無法於公開招聘的途徑中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索羅斯這樣描述他的出身:「我的第一份工作和金融完全無關。當時我受雇於一家精品生產商,職位是實習員。這家公司生產的是新穎廉價的飾物、紀念品和訂做的珠寶等。那時我大學剛畢業,很難找工作,我又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外國人,而這份工作也是靠一位在該公司工作的工讀生同窗介紹的。」

 後來他寫信給倫敦各家證券銀行總裁,這種做法在當時可謂絕無僅有,原因是從來沒有人寫信給陌生人毛遂自薦的。其中有一位銀行家告訴他:『我們這裡實行的一套名叫『聰慧裙帶關係』。換言之,每一個銀行總裁都有好些姪子外甥之類,而其中最聰明過人的,就是日後下一任的總裁。假如你和這個人念同一所中學,你還有點機會到這間企業任職,上同一所大學,也許還可以,但你還是個外國人哩。』

葛霖及孔少林不約而同地說,世界變了,那些貴族一帆風順的日子已是一去不返。葛霖這樣形容現在的倫敦職場:「今天,倫敦的人都很勤奮,許多在上午八點以前已經伏案工作,一直到晚上六時甚至八時。員工都靠專業技能保住職位,不像過去以正統的倫敦腔調而獲得晉升。……。舊有的社會及階級屏障已蕩然無存。」

孔少林也強調:「企管人逐漸發覺私立大學的校園氣氛及學習環境,跟現實世界的要求有所出入,因為今日企管人須具備多元化及多階層的運作能力,在會議室中以至生產線上都要揮灑自如。名校的環境乾淨兼有秩序,現實世界卻充滿混亂。子女入不到名校,父母不用擔心,這可能是對子女的最佳職業訓練。」

在90年代令紐約變得煥然一新的時任市長朱利亞里在暢銷書Leadership(中譯為《決策時刻》)中提到,「一個上夜校成績優秀的小伙子,抵過三個哈佛學位!」(頁140)他更認為很多領袖過份注重下屬的履歷,是怯懦的表現。真正的好領袖一定不以此為唯一選才的指標。

現今社會愈來愈開放,職場最關心的不是你有何背景,而是你有何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