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 - 招職


大家認為沉靜的人還是活躍的人較適合當會計師呢?很多人認為是前者。不過,負責今年遴選求職大學生的安永合夥人包凱就指出:「若我問求職者有何空餘活動,他回答說看稅務和會計書籍,那他多數不會獲聘,因他難以和其他同僚相處。」 (《香港經濟日報》2008年5月30日)他認為,大學生多些去玩、多些體驗,與人家多些話題,可改善溝通技巧。包凱又舉例,若果要請一個人,一個是開口便談會計稅務,而另一個則是愛談風月,約同事下班到酒吧消遣,「我會選擇後者!」他強調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因日常工作環境面對客戶和同事,亦需要相關能力。因此,社交能力是極重要的軟性技能。

報章曾報道,四年前由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轉入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專業就讀的一位內地生,完成四年學業後發現,即使能說廣東話,成為一名香港律師的希望非常渺茫。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香港做律師必須要有很廣的人脈。事實上,即使在內地,社交能力也是律師事業的重要資產。例如《法制日報》一篇名為「中國律師真實現狀調查」(2008年4月18日)的報道便曾分析,「在律師業內,有三類律師是屬於比較『弱』的律師,時間久了,越來越沒人願意找這三類律師,他們就會被邊緣化。」那三類呢?那就是業務能力差、品行很壞,與及社交能力差的律師!

哥倫比亞大學EMBA學生有一課必修課是參加雞尾酒宴會的活動,名為「快速建立人脈活動」(Speed Networking Event)。這一活動聚集來自全球二百多名包括加州柏克萊大學、倫敦商學院等名校的精英學生。(參台灣《30雜誌》5月號)每名學生在宴會的一小時內,必須與八個人交談,每人傾談的時間只有六分鐘。在這六分鐘內,必須盡可能了解對方,讓對方留下好印象,同時在離開時,要累積對自己未來發展有裨益的人脈名單。《福布斯》(Forbes)雜誌在2007年11月號指出,因為美國企業愈來愈重視透過派對、餐會等非正式的聚會進行招募大學生人才,無怪乎這堂課深受學生與教育評鑑者肯定,在《金融時報》2007年的學程排名評分中,獲得全球第四名的評價。

事實上,宴會一直被視為商機的孕育地方,但現在也愈來愈成為求職者找好工作與及升職的機會及測試。一些經理人從中層主管提拔為高層主管人才,有關的可能人選在專業能力上已經無需懷疑,但人際關係卻無從認清。因此,經理人會邀請他們一同用餐,或是參與宴會,從中來觀察他們的談吐、禮儀及社交技巧。

不過,大家也會遇上,不少人經常出席各種派對、宴會、吃飯、打高爾夫球,努力和鄰居、同學、校友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努力結識新朋友,收集名片,希望幫助開拓自己的事業。不過,他們往往仍然不成功,為什麼呢?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