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精神 ── 香港新精神文明的起點 - 招職


    撰文時,已有三名香港醫護人員殉職.一名醫護人員表示,健康服務助理鄧香美的離世,一方面令她深深感受到人生苦短,但另一方面她堅持不會放棄照顧病人。「你不做,我不做,誰去做?這是我的職責!」 和她一樣,香港絕大部分的醫務人員都盡忠職守,即使感受到保護裝備不足,仍緊守崗位,奮不顧身,具有令人敬佩的專業承擔精神。

    然而,這不是必然的.在台灣,最早被隔離的台北和平醫院,有醫護人員揚言要跳樓自殺,有的穿著制服衝破封鎖逃跑,廿多人請辭。台中軍醫院的護士以抽籤的方式決定誰去照顧患者,中簽的26 人中有6 人申請退休或辭職。高雄長庚醫院更有百多位醫護人員請辭,深切治療部三十多名呼吸科醫生幾只逃剩兩名醫生應診。長庚醫院向當地兒童醫院緊急求助,希望那醫院的八名呼吸科醫生到來支援,但全被拒。澎湖有三分一診所無故休息.他們臨陣退縮,做了醫護「逃兵」。

    有台灣醫院隱瞞疫情,甚至將沙士病患者往外送,造成疫情的擴散.世界生組織的疫情通報亦指台灣成為全球非典型肺炎疫情傳染最快的地區。台灣的陳水扁總統說,這次沙士考驗的不是醫療水準,而是人民的道德心和責任感。有醫護「逃兵」竟然說:「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權利,因此也有不照料沙士病人的『人權』。」

    反觀在香港,一位女士在報章發表的文章很貼切地說出香港的寶貴精神資產所在.那當然不是「自己顧自己」的「人權」,而是專業精神.她的丈夫任職沙士「重災區」醫院,她說:「現代社會講究公民精神,表現在對社會的使命及對工作的敬業。今次事件處理過程突顯了醫務人員敬業精神的可貴,也是香港目前為止仍有的優勢;當然香港專業的敬業精神,包括不眠不休的醫務人員、新聞從業員、紀律部隊、救援隊、消防隊員等。」所有這些現代社會基石的守護者都可以以「人權」作為不需盡忠職守的藉口,社會不出現分崩離析才奇怪.可見,正如筆者在去年8月在這個專欄的《精神文明》系列文章中所強調,一個世界城市是由精神文明所建立,不只是法制、基建.

    謝婉雯醫生短短三十五載生命,一直默默地為丈夫、病人、朋友、父母付出.三十五年也可以不是短暫、須臾,因為香港人心有轉變,《精神文明》系列對香港人精神質素的描繪有望不再準確.古語所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對她而言,有浩然正氣,何須羨慕長江.我不向這三位逝世的醫護者致敬,只作了一個決定,以作回應.

    法蘭高(Victor Frankl)是猶太裔心理學家,在二次世界大戰在納粹集中營的苦難經歷中,創立意義療法(Logotherapy),揭露超越苦難及逆境,綻發出人性光輝的竅門.在海外開始流行的一個行業-專業教練(Coaching)的啟蒙思想家柯維(Stephen Covey)就指出,意義療法的首要準則就是proactivity.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去年新上任時,宣讀首份財政預算案,正式將政府的經濟角色稱為proactive market enabler,中文稱為「積極推動市場發展者」.柯維認為,proactive 不只是積極,還有更深的意義.這個字背後的意義與及意義療法都對香港的前景非常重要,而筆者又因為謝婉雯醫生的生命見證作出甚麼的個人決定呢?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