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動症曙光

21/8/12的分享日誌談及過度活躍動症的曙光

 

最近一位好朋友,懷疑孩子患上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動症,找來顧小培2012年2月27日「乖孩子」的文章,和他分享:

我們說小孩子「跳跳紮,未定性」,…有一種頗常見的狀況,去到屬於「精神失調」的境界,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在一百個兒童中,約在三至五個身上出現。患者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制力弱,同時不停地活動,像停不下來。於是容易分心及衝動,讀寫困難,記憶力低;往往被成年人視之為不夠努力或懶惰。他們也有好的一面:可以是有創造力,能獨特思考,也會是直覺強。這樣的小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噩夢。用盡言語治療、行為治療,都抓不到問題的根本。叫他們「乖一些」,其實是只是想他們靜下來,因為不厭其煩。在歷史上,遲至上世紀初才有兒科醫生首次視之為病,最先還誤以為是因腦創傷而成。及至六十年代,「過度活躍兒童症候群」這名稱才首次出現。

…如果帶孩子去看醫生,西醫一般會開一個叫Methylphenidate的藥。吃了藥,大多數小朋友可以改善其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與人際衝突的症狀。但藥有不良副作用,用久了更會上癮。在藥理機制上,Methylphenidate的作用在於刺激腦細胞,令其製造多一些「腦衍生神經榮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於是腦的活動可趨正常(Neurosci. Lett., Vol. 504, p p. 35-39)。

不過,這個藥並非對所有患有ADHD的小孩都有效,因為部分ADHD的病因,是由於BDNF的遺傳基因出了問題。問題是出了所謂「Val66Met現象」,換言之,在BDNF基因排列第六十六的位置上,本來的Methionine甲硫胺酸,被Valine纈胺酸代替了。所以,即使Methylphenidate能刺激腦細胞製造多一些BDNF,但造出的BDNF基本上是有缺陷的,得物無所用。拆解之道,是直接刺激身體中本來已有的「BDNF接受體」。這好比是:當開關電視機的「遙控器」壞了,就改用手指直接按電視機的開關掣。有科學家想到:何不設計人造的「BDNF替身」,代替BDNF發功(J. Biol. Chem.,Vol. 283, pp. 33375-33385 )?這給ADHD孩子父母帶來一線曙光。不過,這個所謂「BDNF Mimetic」,最快要再等五年才能完成全部三輪的臨床測試。現時可以做的,是借助一個來自植物、叫乙醯肉鹼的天然補健食品,用以刺激BDNF的接受體(Cancer Res., Vol. 71, pp. 4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