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肝救肝衰竭

6/5 分享日誌之身: 人造肝救肝衰竭
在顧小培的資料庫中,找到一篇8年前的文章,提到救治肝衰竭的新方法 --人造肝。信報2007-03-31 「人造肝」:

  『有沒有人造肝?有,但尚在臨床階段。第一個實驗版的人造肝在1987年首次面世。這個「肝」,基本上只是一個安置了兔子肝細胞像洗腎機的東西,其中的肝細胞對人造環境全不適應,很快便衰竭,因此在第二代的產品中,改用了實驗用、但有可能會致癌的異變細胞(Cell Line),作為人肝的代替品。現在一間叫Vitagen的藥廠,正在美國和英國做這個「體外人造肝」的臨床測試。其中可有一個大隱憂,怕只怕,一些異變了的肝細胞會回流到病人體內。

  另一間叫Circe Biomedical的藥廠則想到用豬肝,把它打散,成為單一的細胞,之後貼在一個多層的圓筒中,像一個過濾器,將病人的血輸入,經圓筒返回病人體內。雖然過程中一些豬肝細胞可能會漏了入病人體內,但起碼不是癌細胞。在一個一百七十一人的臨床測試中,這個人造肝證實可提高「急性肝衰竭」病人的壽命(Ann. Surg. Vol.239 pp.660-667)。順帶一提,肝若切了部分,但只要尚存三分之一,一星期後能長回來。因此,若能暫時「頂」住七到十天,肝功能大部分可恢復。』

再找這方面的資料,原來在內地也有人造肝的治療。《健康時報》 ( 2006-05-22):

『我國是重症肝炎、肝衰竭的高發國家,每年有數萬例患者會發生該病,平均死亡率為30%~40%,晚期患者死亡率更高達70%~80%。因為病情進展快,多數患者黃疸迅速加深,並出現出血、昏迷、腹水等嚴重併發症,內科藥物治療效果差,預後不良。近年我國肝臟移植技術發展迅速,成為重症肝炎、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因為價格昂貴、供體短缺等原因,只有少數病人才有機會接受肝臟移植治療。
  專家簡介:段鐘平,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長期從事肝臟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病的臨床及研究,是我國知名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及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療專家。擅長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診斷和逆轉治療和重症肝炎人工肝臟治療。
  出診時間:週三上午
  
  因患重症肝炎、肝衰竭,34歲的焦先生在北京佑安醫院的搶救期間,仍是出現黃疸迅速加深、凝血指標惡化、高度乏力、腹脹、幾乎無法進食的情況,生命垂危。由中美專家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在入院後一周為其進行了生物人工肝治療,一月後凝血等肝功指標基本正常,達到重型肝炎肝衰竭臨床痊癒出院標準。焦先生因此成為全球新型生物人工肝III期臨床治療痊癒的第一人。
  據該中美合作專案負責人、我國著名重肝與人工肝專家、全國重症肝病及人工肝血液淨化攻關協作組組長,北京佑安醫院段鐘平教授介紹,所謂“人工肝”就是一套體外迴圈裝置,病人血液在體外流動過程中得到淨化、解毒並補充進去有益成分,實際上是代替了肝臟的一些功能,幫了肝臟的忙,因此習慣上把人工肝稱為“人工肝支援系統”。因為肝臟有良好的再生能力與恢復潛能,因此人工肝不需要長期維持,一般2~3次治療讓患者渡過危險期自發恢復,或過渡到肝移植即可。
  目前全球進行的人工肝大體分為生物型與非生物型兩類。非生物型以幫助肝臟解毒為主,樣子像血液透析,比較簡單,目前我國及西方國家應用的主要是這一類。生物型是指在體外系統中有大量活的肝臟細胞,不僅能夠解毒,而且能不斷合成有益成分,這種人工肝功能更全面但相對也複雜一些,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重點。段教授介紹說,生物人工肝的應用能顯著提高重症肝炎、肝衰竭的治癒率。像焦先生這樣的患者可通過此項技術避免肝臟移植,有助於緩解我國肝移植供體短缺的矛盾。』

至於百度,也對人造肝或人工肝有詳細資料:

『人工肝臟簡稱為人工肝,英文名稱 Artificial extracorporeal liver support,它作為獨立於其人工器官而存在的歷史並不長。人工肝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6年Sorrentino證明了新鮮肝組織勻漿能代謝酮體,巴比妥和氨,首次提出了"人工肝臟"的概念。

研究現狀

近年來,此項技術在國內外得到蓬勃發展,臨床應用範圍日益擴大,已經從最初的提高危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療效,擴展到各種臨床上常見危重病例的急救治療,如急性肝衰竭,肝腎綜合征,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都有成功應用的報導。臨床治療重症患者,尤其是血液動力學不穩定和嚴重高分解代謝的患者,通常首選此項治療。它可控制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維持內穩態,並保證輸入大量液體的需要,以攝入足量的蛋白質和熱能。』

至於顧小培提及的人造肝,在百度百科應該分類為「生物型或組合生物型人工肝」:

『這是將同種或異種動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等與特殊材料和裝置結合,構成的人工肝支援系統。
生物型人工肝包括以往的離體肝灌流,人—哺乳類動物交叉灌流,初期體外生物反應器(內含肝組織勻漿,新鮮肝臟切片,肝酶或人工培養的肝細胞等)。

研究歷史
早期的生物型人工肝裝置因療效不肯定,副反應大及操作複雜等被逐漸放棄。
20世紀80年代後期,生物型人工肝一般專指人工培養的肝細胞為基礎構件的體外生物反應系統。它不僅具有肝臟的特異性解毒功能,而且具有更高的效能,如參與能量代謝,具有生物合成轉化功能,分泌促肝細胞生長活性物質等。因為肝衰竭患者血漿中毒性物質對體外的肝細胞有損害,因此目前的生物人工肝一般先用活性炭吸附或血漿置換去除患者血漿中的部分毒性物質,再與反應器中的肝細胞進行物質交換。這種把非生物型與生物型人工肝結合的裝置即所謂組合型生物人工肝。動物和初步臨床研究提示,這類人工肝裝置對暴發性肝衰竭有一定療效。

國內現狀
目前,國內已有生物型人工肝支援儀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可用於臨床的治療。該儀器由生物培養裝置和混合血漿池構成,形成血漿分離、血漿吸附、血漿置換等功能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援系統,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的特點。其治療重型肝炎的臨床結果顯示,顯效率為36.7%,有效率為46.7%,總有效率為83.3%。國外的生物型人工肝治療儀除個別由人C3A細胞(人肝臟成纖維細胞癌等)組成外,其餘多以豬肝細胞為生物部分。目前這些生物人工肝正在進行Ⅱ/Ⅲ期臨床試驗,尚未獲得FDA批准

生物人工肝的缺點
一是使用體外培養的異種/異源肝細胞以及腫瘤細胞可能引起的異體排斥反應,並可能有潛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及致癌的危險。二是體外培養細胞替代自然肝臟的能力有限,而且受肝細胞培養技術,大規模生產,保存和運輸的生物材料限制,使生物人工肝的臨床推廣受到一定限制。』
希望多一些可能選擇,真正幫到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