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是提款,還是擠提中港? - 信報 04/10/2011

大鱷是提款,還是擠提中港?

很多人認為香港是全球資金的提款機,導致港股比其他市場超跌,愈看愈不像;你能夠提款,先假定你有存款,歐美經濟有難,投資於香港的資金班資回朝,當然算是提款,但現在沒有「存款」的大鱷也出手,所以不是「提款」,而是「擠提」。

他們已經大舉沽空恒指及國指期貨,重拳沽空內銀及內房股,連中國主權債務信用違約掉期(CDS)的報價也炒高至近200點子,一月內升近一倍。最近人民幣走勢異動,是大鱷用謠言「擠提」中國,乘亂上下其手?

9月22日是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重要的一天,恒生銀行(011)總經理馮孝忠接受《第一財經日報》( 2011年9月30日「香港離岸人民幣拋售背後:結構失衡敲響警鐘」) 訪問時,形容當天為「慘烈的一天」。

人幣異動 炒高中國CDS

涵 蓋現貨(spot)、可交收遠期(DF)和不可交收遠期(NDF)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交易量,以往每日不多於15億美元,那天卻創40億美元的紀錄,顯 示未來人民幣滙價的不交收遠期人民幣(NDF)扭轉升勢,一年後人民幣貶值接近0.1%。那天亦是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發生離岸人民幣滙價低於在岸人民幣 滙價,其後差距一度高逾2%。

而香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每季度40億元人民幣的兌換額度,在翌日宣布爆滿,原因是銀行向中銀香港大量出售人民幣。蘇格蘭皇家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Woon Khien Chia 當天在向客戶發出報告指出:「今天在離岸人民幣市場大幅拋售的壓力,令持有過量人民幣長倉的香港參與銀行措手不及。他們趕緊與中銀香港進行結算,從而導致配額限制爆滿。……我們相信此次爆額是恐慌與投機行為共同導致,而恐慌主要來自離岸人民幣債券持有者。」

造成這現象是什麼理由呢?

第一個說法是涉及人民幣「套利交易」。

以 往內地企業可以「套利交易」,《第一財經日報》便訪問一位國際性商業銀行高級客戶經理,其客戶通過在香港的貿易子公司借港元,之後兌換為人民幣。由於有貿易公司作幌子,這筆人民幣資金通過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渠道回流至內地。由於港元貸款利率最多不超過2%,內地貸款利率則最少6%,而離岸人民幣滙價更長期 高於在岸人民幣滙價,利潤不只利息差距的4%,若放在民間貸款,利潤空間更大。

現在環境逆轉,離岸人民幣滙價下跌,這個套利交易要拆倉,理論上,套利交易可以逆轉運作,形成套戥,亦應將兩地差價拉回平衡價,也就是說,在離岸市場拋售美元買進人民幣,在內地則買進美元拋售人民幣,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價差因此會縮小。

然而,內地拋售人民幣資產,在人心虛弱「擠提式」市況中,將會被傳媒以放大鏡誇大,造成爭相拋售的恐慌現象,令更多投資者在香港拋售人民幣,理性的市場套戥力量不能發揮。

硬着陸前資金提早逃亡

第 二個解釋是主動投機行為,在全球經濟前景暗淡情況下,歐美資金由新興市場班資回朝,令亞洲貨幣大跌,同時,歐美相比之下,歐羅問題更大,投資者紛紛買入避險貨幣美元,以致美元形成強勢,連人民幣也看跌,於是機構性投資者通過各種渠道在香港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以博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但在岸人民幣真的 會形成貶值趨勢嗎?

相對於在岸人民幣市場,現時離岸人民幣存量仍很小,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7月底不足6000億元,人民幣滙率的定價權仍掌 握在內地在岸市場。而這個定價權亦不是自由地由市場決定,即使內地經濟硬着陸,人民幣也不一定隨之貶值,這個決定仍將是中央的政治決定。事實上,最近市場出現人民幣沽售力量,但官定的人民幣中間價卻繼續攀升。

前兩個說法都只是一時投機之舉,但第三說法是一種謠言,會影響整體中國經濟,那就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或地方融資平台即將崩潰,在經濟硬着陸前,敏銳投資者的逃亡。

四大銀行存款數字在9月份半個月內暴跌4200億元人民幣,很多評論認為這些存款是走到「人人貸」的民間貸款及影子銀行,但《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9月28日「跨市場套利潮湧」)在專題中提到另一解說,「極有可能是資金抽逃。」

正 如一家銀行原本是安全的,但謠言四起,擠提出現,反過來真的可能令銀行崩圍,或許內地經濟根本沒有硬着陸的風險,地方債問題也是可控的,地產泡沫不會突然爆破,房地產開發的資金鏈也不應斷裂,俗稱「人人貸」的民間貸款不會崩圍造成「人推人」危機,但人民幣貶值及經濟硬着陸謠言,令多年來不斷流入的數以萬億 元熱錢撤走,將造成「擠提效應」,不可不防,香港離岸人民幣的金融安全問題必須予以重視。

作者鄭建生為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