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資金池』應付熱錢 - 信報

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二期量化寬鬆措施,即所謂QE2,不少國家看她是宣戰,挑起貨幣戰爭。經濟學界及投資界有一個罕有的共識,那就是弱美元將是一個長期效果,再加上通脹勢將重臨,投資界被逼挺而走險,避免投資金錢被蠶食,QE2 勢將形成熱錢洪流,流向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
中國有甚麼獨特方法應對呢?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信心十足似地說,以「池子」準備應對,他的說法值得細加咀嚼。周小川指出,「短期投機資金進來了,我希望把它放在一個『池子』裡,而不會任之泛濫到整個中國實體經濟中去。
 
等它需要撤退時,將其從『池子』裡放出。於是,在宏觀上可以減少熱錢異動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究竟甚麼是小川「池子」呢?
 
不同專家有不同看法,不少人認定,那是股市。不論是內地A 股、B 股或港股都有支持者。內地股民仍然不成熟,狂升暴跌的股價變化,造成財富大轉移,內地眾多小投資者的血汗錢隨時被挾走,內地民眾若出現「負財富效應」, 「十二五」規劃中擴大消費的國策又如何落實?
 
 
 
詮釋池子不一而足
 
有些認為是債市,《中國新聞社》在11 月18日便曾刊登一篇文章,題為「發展歐洲美元債市場是最好的『熱錢池』」。中國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建議,在中國發展一個歐洲美元債市場,這個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產品為主。不過,羅馬不是一日建成,此刻建起的債市只會是一個「水坑」。
 
其實中央面對熱錢湧入有兩難,第一難是:如果不容許熱錢流入實體經濟,熱錢滯留在虛擬經濟,即金融工具的市場上,將出現資產泡沫以及泡沫爆破所引來的後遺症。
 
各種金融工具都有嚴重問題之下,部分專家認為, 「池子」其實是流動性管理的綜合性措施。副行長馬德倫便曾解說, 「池子」指的是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其中包括外管理、準備金調整等。然而,內地一直採用中央票據(等同中央向市場借錢,從而抽取市場上的人民幣)及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減少銀行可以向外貸款的數額,從而減少人民幣流轉的乘數效應)來減少熱錢湧入的影響,也就是所謂「沖銷」。若「池子」等同這些措施, 「池子」就是「新池舊酒」,毫無新意。
 
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是絕對不足以處理洶湧的熱錢洪流,無法阻止過多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這等同容許熱錢流入實體經濟,這就是中央的第二難。難處是,太多的錢追逐貨物,自然便引來通貨膨脹的上升,央行無可避免地加息以壓抑過熱。
 
 
 
熱錢洪流兩難在前
 
抽緊流動性是劃一性的,因此會「殺錯良民」。即使加息,熱錢仍然可以獲得在虛擬經濟中資產和人民幣雙重升值的厚利,但實體經濟的正當需求卻被壓抑。這是一個結構性資金錯配問題,也就是擠掉效應。央行沖銷熱錢所帶來的流動性,但熱錢部分沒被沖銷,相反,實體經濟中,需要錢的人,錢被沖走。
 
真正能夠解決兩難的是人民幣港股「資金池」。人民幣港股是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卻用人民幣計價及買賣。人民幣在港仍在儲藏階段,不夠支持推出人民幣港股。筆者認為,中國應採納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建議,建立一個「資金池」。
 
根據李小加的構想, 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用人民幣買入人民幣港股以至債券;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完成交易。
 
 
 
人幣港股總量對沖
 
李小加的「資金池」原本只建議以本港人民幣存量為上限,以免增加中央控制外的風險,但若建立好良好的機制,人民幣港股資金池的數額應該可以提升。筆者建議,當外管理局評估出熱錢流入的數額,便是小川「池子」數額,也就是人民幣港股資金池數額。這樣,過剩的流動性總額便被調進人民幣港股資金池,這便做到真正的「總量對沖」。同時,熱錢集中進入虛擬經濟,也不會泛濫進入實體經濟,資金不會出現錯配,真實需求不被擠掉。
 
不過,在這個構思下,股市泡沫危機仍然存在,如何是好呢?回到更根本,所有股市泡沫都是破壞性嗎?不。除了港股市場已經飽歷風霜之外,良性股市泡沫是造就新產業的發展根基。
 
科網熱潮創造電盈(008)的泡沫,令不少投資者猶有餘悸,但同一時間卻孕育現時科網龍頭股騰訊(700)。
 
 
 
虛擬經濟成功例子
 
騰訊由馬化騰於1998 年創立,創立即時通訊系統QQ,由於經營困難,他差點便賣掉QQ。於2000 年初,騰訊賣出20%股份,獲得IDG 及電訊盈科共220 萬美元的資金作營運。內地少男少女紛紛上QQ 聊天,晉身成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系統。
 
然而,當時它並無盈利能力,依靠網上廣告也是沒有前途的。
 
到了2001 年,科網泡沫破滅。盈科為收購香港電訊而減債,騰訊成為割愛對象,後來騰訊走進手機,推出「移動QQ」,月費約人民幣5 元,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與朋友聊天,盈利模式才慢慢確立。
 
中央在「十二五」規劃中,確定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為新五年計劃的重點。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七大行業的發展,在在需要錢,一個良性泡沫有助提升中國長遠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