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虛幻 輸得真實

還記得讀者B君曾將大部分身家放在澳元上,當去年澳元在一個月內跌去過去三年的累積升幅時,他頹然倒下,跪倒在地.不過在股市上他一直眼光獨到,只曾敗於匯控.在今年五月,他來郵說,擔心熊市而強逼自己將7成以上的資金投進銀行戶口,以免「手痕」.
 
筆者後來在專欄上回應,大跌市不會嚇怕價值投資者,在熊市中他們不會同意「現金為王」,也不會著意「一粒糖」的投資成績.因此,他們不會只投進少部分資產投資股市,反而會在熊市後期,以「一間廠」的資金全面投入買股票.他們不期望在熊市中賺錢,而是在熊市播種,期望在牛市後期收割.
 
沒有和大家交待的是,B君以電郵回覆:「博士,我全錯了,你一言驚醒夢中人,我明白我要在熊市第三期買股票,在牛市第三期沽股票.」筆者欣慰的是,他終於明白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然而,他的下一句卻令我擔心.
 
他說:「根據波浪大師預料,未來會下試三月六日低位,你有貨就快快把它們沽吧!!!!我已預留資金到時出擊.」技術分析不是我的專長,我沒有給予意見,當然也不會作為沽貨指標.然而,我心想,如果他等的低位一直沒有出現,他在金融海嘯中的損失能否賺回呢?
 
事隔四月,他再次來郵,沒有提到他這幾個月的投資策略.不過欣喜的是,他因匯控而帶來的股票失地已經全面收復.他說,金融海嘯發生一年,是一個很痛苦、艱澀的經歷,滿面眼淚,也滿心恐懼.言語間,猶有餘悸.
 
海嘯一周年,大家有否回顧自己在熊市的反應?一般投資者最初是懞然不知,即使知道也是麻木的,因為賣出會出現虧損而不肯作出任何行動.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曾鞭辟入裡地描述:「當股市危機真的來臨時,低迷的景氣一點一滴地侵蝕投資人的資金之後,他才痛苦地察覺到經濟上的損失,接著他開始埋怨命運不公平.」
 
不少人不在熊市初期止蝕,卻在熊市後期時忍無可忍而賣出,為的是減壓,不想再面對下跌的痛苦.另一些人沒有賣出,只是自怨自艾,覺得股市令人沒頂,惶惶不可終日.
 
到股價返回「家鄉」,即入市價時,部分人無暇理會股票的質素,一心盡快沽出,沽出後只覺是劫後生存的幸運者.然而,當股票繼續上升,原本的劫後幸存感覺,旋即變為天意弄人,股票是玩弄眾生的.
 
那麼,那些人持有股票,由熊市的虧損轉至牛市的盈利,他們會如何感覺呢?不是所有人都認為股票是長線投資者的最佳工具,反而不少股民對股票仍然懼怕.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有一句描述一般投資者的說法非常有啟發性:「只有損失才是真實的,獲利不過是一種錯覺。」
 
《中國證券報》(2006年12月12日)有一篇教育投資者的文章,和筆者的論點一樣,長線持有股票的回報比債券以及國庫券高.那麼投資者為何不選擇股票呢?「行為心理學很好地解釋不願持有股票的原因:股票總是會下跌,而跌10%給人造成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漲10%給人帶來的樂趣.人們不買股票是為了規避這種波動帶來的痛苦。」
 
科斯托蘭尼也曾有過這個感覺,之後有怎樣的心路歷程呢?「之後我從實際的股市操作中學習很多,也繳了很多『學費』。現在我是股票長期投資的專業人士,長達七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只有長期投資和反向操作才能在股市中賺大錢。」
 
但《中國證券報》文中亦強調,波動也分短期或長期的.短期來說,股票比債券以及國庫券波動大,但只要持有超過15年,回報率的波動性也比債券以及國庫券更低,也就是更穩定.
 
B君仍然說,他害怕股市,他擔心十月再有股災.筆者不知十月有否股災,但價值投資者不怕股災,只要手上的股票價值高於價格,股價始終會回揚.回首海嘯,那是一次短暫的傷痛經驗,無損好企業的長遠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