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的第一次

 

最近有專欄作家談及巴菲特第一次投資經驗,進而推論投資成功的條件,而這個故事在筆者的課堂中也已經用了三年,反省一般投資者所犯的投資策略錯誤.

 

巴菲特只11歲,當時不懂基本分析,但卻能夠說服姐姐杜麗絲合資買股票。他們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優先股,每股38.25美元。其後這隻優先股股價大跌,跌到每股27美元。大家可知,人的內心有神奇數字,筆者懷疑27美元也是巴菲得的神奇撈底數字.

 

當時「城市服務」股價下跌,杜麗絲愈形擔憂.不少投資者買入股票後下跌仍然,不予理會,直至肉痛感覺出現才開始惶惶不可終日.杜麗絲開始每天在上學的路上都不斷「溫馨提示」弟弟:「你選的那股票跌了這麼多,我倆賠了33美元了,本來這些錢可以買多少零食啊,可以買多少新衣服及玩具啊。」

 

少年巴菲特表現出極大的自信來安慰姐姐,別擔心,它肯定會回升的。無論少年巴菲特如何口硬,他心裡其實也愈來愈擔心.其實,不少人自己可以承受自己投資錯誤的損失,但虧損他人的錢卻是另一回事,隨時心亂如麻,不知所措.不止的怨言,即使是如何溫馨,也帶來操盤的投資者偌大心理壓力,即使60多年後,巴菲特還清楚感受到。

 

好不容易才等到「城市服務」反彈,升至40美元的時候,扣除佣金,3股股票一共賺了5美元。他賣出了,不再擔驚受怕,壓力減除了.

 

賣出時還額手稱慶,但不旋縱,他又再陷深淵.股票已經賣出了,為什麼還會懊悔呢?不少人在金融海嘯不須虧損,打平後便沽出.他們現在開心嗎?不.原來,沒有持有的東西也可以令人感到無限痛楚.

 

少年巴菲特賣出後,城市服務升勢未止,升破200美元。原本可以有的4倍利潤,因為人的心魔而溜走了.少年巴菲特非常後悔,痛定思痛之下,從此看通了,悟出了「不離不棄」的投資策略.

 

然而,這個結論是錯誤的.由於投資者有不同的基本因素認識與及心理質素,不同人應該有不同的投資策略,不應一概而論.少年巴菲特當時的反省絕不透徹.

 

首先,由38.25美元跌至27美元,跌幅接近3成.事實上,一隻股票跌了三成也不理,更執行「不離不棄」策略是絕對不智.有甚麼理由令城市服務一定升回呢?

 

世間有一個奇妙的規律,累積的損失要更大的力量才能補償.

 

以睡眠為例.有一位友人任職的公司響應港府的推動,實行五天工作制.他在平日的工作量增加,唯有減少睡眠清理手頭上的工作,否則周六及周日不可能放假.他原本每天睡五小時,現在每天再減少一小時,周六及周日每天多睡兩三小時作補充,在學術上這被稱為「補眠」.

 

筆者向他介紹一個研究結果.那個研究只容許實驗中的老鼠每天睡眠四小時,連續5天後,牠們便難以補足失去的睡眠.研究人員曾給予老鼠整整3天的時間去補眠也無濟於事。研究人員指出,偶發性的睡眠消失時間,或是遽然失眠,一般是能夠由「補眠」來彌補.不過長期睡眠損失可能危害到「補眠」的能力,友人那一小時減少睡眠不一定能獲得補充.

 

為什麼累積的損失要更大的力量才能補償?例如你擁有一件東西,總共有100個單位,跌了一成的話,跌至90個.由90個升回100個,需要彌補10個單位,但以幅度計,卻是11.1%(=10/90x100%).跌10%及升11.1%的難度相差不太大.股票跌一成之後不予理會,回升機會仍大;偶然一次少睡一小時,稍後補眠一小時便可以恢復.

 

不過,累積兩次下跌10個單位,跌至80個,跌幅20%.由80個單位回升20個單位,升幅卻是25% (=20/80x100%),跌20%及升25%難度差距開始擴闊.再累積10個單位會如何呢?答案是30%相對43%.股票跌三成後不予理會,回升機會卻難很多;長時期少睡一小時,如何補眠也無濟於事.

 

原來,負一減一再減一之後,加三是不等於零.

 

自己若不是價值投資者,或買下的股票價值不確定是高於價格的話,請大家要在跌幅兩成附近執行止蝕,否則翻身的機會將愈來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