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一隻雞的誕生

iMoney 118 期

說完鼠、牛、虎及豬,今期的主角是雞,更涉及雞與豬的競爭.上期介紹的「豬聯網」顯示,「物聯網」10年內將可能大規模普及,形成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也正是國家大力推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員.「豬聯網」項目只是應用在活豬,並不是豬肉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就有一篇題為「『雞聯網』試驗」(2009年10月19日)的文章,報道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雞肉產品獨特賣點:「無所不在的手機和互聯網,讓烤雞自己『告訴』你,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不經意間(公司名稱從略)讓時下最為時髦的物聯網概念,以直觀示人。」如何「告訴」你呢?「只要輸入包裝上的安心碼,就能通過手機或互聯網便捷地追溯到食品源頭,甚至是飼養和屠宰時的視頻.」
 
  《中國經營報》(2009年12月21日)記者也曾嘗試過,在這個品牌產品的互動網站上輸入了一串安心碼,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雞肉的「身份」:原料雞是2009年1月9日入雛,2月24日出欄,來源於大連市元台飼養場,場主叫侯琳娜。侯琳娜的相關信息同時也顯示在頁面上。而這正是它們「來源透明」食品工程所揭露的「身份」,代表著背後的嚴謹養殖過程.種雞廠出來的雞蛋經過消毒處理後,送到孵化廠。進入孵化區後,經過近40個步驟後,一枚種蛋孵成一隻健康的小雞.離開孵化場的小雞經過疫苗註冊後,送到簽約農戶手中.各個環節的交接過程中,都有詳細的記錄。《中國經營報》形容:「這份安心碼就相當於給雞發放了一張『身份證』」。

這不是寂寂無名的企業所吹噓的一個構想,而是中國最大的雞肉加工商的競爭策略.這家企業已經建立起飼料、育雛、屠宰而至雞肉產品一條龍的產業鏈,是中國肯德基及麥當勞的最大雞肉供貨商。肉雞每年加工1.5億隻,旗下簽約合同養雞農戶4千戶以上,營業收入接近百億港元的龍頭企業.筆者在這專欄並不作股票推介,也不想鼓勵只求「啉把」的散戶行為,今次並不是全面研究這家企業的基本因素,想更深入認識的讀者請電郵筆者.

回說這家企業,它們從雞農選擇、雞舍管理、獸醫配備到飼料、電宰、加工等各個環節都進行電子化管理,背後的理念是建立「安心可溯」的生產控制系統.其東主有這個眼界:「未來社會必然是一個物物連接的巨大網絡,任何一種商品的市場營銷空間都會由此而變得更為廣闊,脫胎於小農經濟的雞肉生意也完全可以依托數碼化、網絡化有大發展。」

正如《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的分析,物聯網就像光纖最後一公里一樣,可以幫助食品企業打通由「農場到餐桌」的最後一道屏障,以實現最有效的食物鏈系統貫通.這也是未來市場營銷模式的示範,將來所有產品都有令消費者安心的「身份證」,也是確保以至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策略.

一盤生意必須了解整個市場的規模以及市場拓展.「若(他們)5年內能佔到中國白肉雞市場15%以上的份額,那就是一個年營業額超400億元的巨大生意.」它們的前景端乎這個市場佔有率的搶佔成敗.

很多新興產業都留於空想,缺乏科學化的盈利數據.研究基本因素必須注重這一點.這家企業看來並不空想,東主便曾比較過雞肉及豬肉的成本結構:「告訴你一組科學的數據,平均1.9公斤飼料可以轉化為1公斤雞肉,而一公斤豬肉轉化需要的飼料是3.5公斤、牛肉是8.3公斤。一隻雞從雞雛到出欄,大概只需要46天,豬和牛要長到夠吃肉的時間不用說了吧。」

他又認為,雞肉消費符合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吃得少、成才快、貢獻多)和可持續發展(雞生蛋、蛋生雞)的理念.「中國人均豬肉的消費量高達33公斤,2007年豬肉價格飆升,最高竟然每公斤到了30元,普通人家吃豬肉已經成了一項需要考慮的開支,而相對雞肉的價格近年來則變化不大。」若是如此,雞肉價格能夠抵抗通脹?
新興產業不一定是獨立自存的產業,可以是用作提高傳統產業生產力的競爭元素.新興產業不一定是招搖的市場概念焦點,可以是默默耕耘的傳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