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緣

一家報章專欄最近(3月11日)「貼」一隻十倍股,這隻股票之前已經創過十倍升幅的歷史,現在在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動力下,可能歷史重演.文章說,這家股票(以下簡稱L)「近日走勢真係令人眼前一亮,…..睇來勞氏應有機會重演2006年9月至2007年中期間,股價累計爆升近10倍的懾人威勢。」

這篇文章題為「傳引入大孖沙」,這樣描述L的前景:「新一輪升浪係自上月起動,股價由5毛左右搶上0.91元水平後回落鞏固,而大股東亦都承認正洽售緊部份股權。….. 查實集團近年正不斷擴展廢物處理環保業務,並同內地唔少政府機構有良好關係,今次有意出讓股權,擺明應係大幹一番。」

大家嘗試用價值投資者的思維,大股東洽售股權,為什麼會是「大幹一番」的跡象呢?為何不是看淡業務表現呢?不過,大家若嘗試用炒家的思維想一想,那便豁然開朗.大莊家有大鑊鏟,因此將股票交予大莊家才是有利股價表現的.

這當然只是一個揣測.不如看一看它的環保業務,那正是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份子.《香港商報》(2009年11月2日)專訪L的創辦人,形容他是「香港環保之父」,更揭露他是帝皇之後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第十八代後人。

L是處理生活垃圾的環保企業,而專訪文章就描繪這個環保產業的「好景」:「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中國環保產業》期刊,全國661個城市的生活垃圾處理量已由2000年1.18億噸上升至2006年的1.48億噸,6年時間增加了3000萬噸。」這真是一個好景?大家應該看清楚,這6年間上升兩成半,每年只上升3.8%!寫文章的有一個必然的格式,我們應該跳出來,獨立評估事實的真相.

投資是前瞻的,過去六年來的增長率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更重要的是,將來會否有爆炸性增長.L有甚麼競爭優勢呢?文章繼續說:「政府處理廢物的傳統方法是填埋及焚燒,造成嚴重的土地和空氣污染。勞氏瞄準了此商機,買入綠意得處理廢物的ITAD專利技術,將廢物轉化為有機肥料等。一來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二來可以將廢物轉換成有機產品,再轉賣予市場。」

這是甚麼技術?有甚麼優勢?有多大的盈利能力?遍尋之下,這篇文章沒有答案,答案是在同日《文匯報》另一篇專訪文章.據介紹,L早年在內地試行以水分選及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處理生活垃圾。水分選技術非常吸引:「經過系統分類篩選,有機物可透過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成為有機肥料;塑料則透過熱裂解反應化為燃油,多用作小型發電機燃料;可燃性雜物可經磨碎混合成為垃圾衍生燃料;砂石玻璃可作為建材等。」
    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但究竟在商業上是否可行呢?L的創辦人答道:「現正與國家建設部洽商,把技術應用在其他省市,但需要政府的資助。….以北京焚化設施為例,處理每公噸垃圾當地政府會向承辦商資助150元人民幣.」

很明顯,這家企業的盈利前景是非常不明朗,除非大家清楚知道國策是否扶持這個技術、會否提供補貼,與及有多大的補貼.

這個技術有多先進呢?是L自行研發出來的嗎?不,這是由L動用超過1億元收購江蘇省一個縣的廢物處理廠而來的.這個廢物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為每日500 噸,L與當地政府簽訂50 年營運合約,首三年可獲交付不少於每日300 噸城市廢物,並有每噸20 元人民幣的廢物處理費。目前,L只在這個縣進行廢物處理,而這個縣有180 萬人口.前景或許燦爛,但現在卻只是開始的一點燭光.

回說這家前任十倍股,它有甚麼豐功偉績?最新的四份業績報告都是見紅,總並虧損超過一億元,而對上一次有盈利紀錄是在2005年度,全年賺了二百萬元!雖然業績一直不好,但筆者已經留意L三年多了.為什麼呢?因為一段情,一段造成孽債的孽緣,下期再續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