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甲子
上期談到,美國以不到60年的時間超過英國而位居世界機床霸主,德國同樣用了60年趕超了美國,日本則以不到60年時間躋身世界三強。一個甲子60年是一個奇妙的週期. 事實上,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得拉季耶夫(Kondratieff) 於1925年提出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50至60年一個的週期,被稱為「康得拉季耶夫」週期,也稱長週期.其實,在康得拉季耶夫以前,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過程有繁榮與蕭條的循環,而這個循環是非常長時間,亦存在著某種規律性。康得拉季耶夫用大量經驗統計資料證實了長週期的假設,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週期理論. 在五、六十年左右的週期中,一般來說,衰退期長達10至15年才到達谷底,接著20年是經濟急速發展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之後出現10年調整期,調整後,經濟再度好轉,形成高原階段,為時10至15年.期間經濟再有上升,也像強弩之末,最後出現衰退,周而復始. 另一位經濟大師熊彼特繼承和發展長週期理論,並重新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三次長週期和當年的新興產業的關係。熊彼特對三次長週期的分期為: (1) “長波”I—— 從1783年到1842年,手工製造或工廠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是“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工業界普遍應用電動機和內燃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去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首次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詳細的解釋。他指出,1857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電氣革命,令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晉升至電氣時代.到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電子革命,令人類社會由電氣時代晉升至電子時代.每一個全球經濟危機都令各國經濟此消彼長,掌握正確才能夠令一國在將來騰飛.各國正競相搶佔科技制高點,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 前一期這專欄談到有員工「十二連跳」輕生的富士康,只能收取蘋果每台11.2美元iPad的代工生產組裝費,而iPad的總體利潤率卻超過50%.有傳聞蘋果電腦(Apple)公司調查小組在調查「連跳事件」後認為,富士康員工工資低是導致職工跳樓的主因,因此蘋果打算向富士康直接提供1%至2%的利潤補貼,鼓勵該廠改善職工待遇.不要小看1%的利潤補貼,因為iPad代工費大約佔售價的2.3%,代工費因此增加幾成! 業界有這樣的說法,稱中國製造是「加工產品」,德國製造或日本製造,則被譽為「製造工廠」。一位中國家電企業東主幾年前,參觀完德國的機床廠後感慨說:「中國製造如同『食草動物』,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僅僅靠廉價的產品補貼世界;那些『製造工廠』的國家卻是『食肉動物』,吃進去鋼鐵,吐出來機器,人家是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設備佔領世界。」 28家大型裝備骨幹企業今年三月在北京出席一個中國工業論壇,並在論壇上就中國裝備製造業的使命進行討論,並發表《北京宣言》.宣言指,在國際上,發達國家(很明顯是指美國)提出「再工業化」的思路和措施,著力發展高端製造業的局面,給他們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裝備製造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在推動中國工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重大技術裝備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是國家戰略的展現。他們承諾淘汰落後產能,瞄準高端製造發展.28家企業中,包括香港上市的企業如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瀋陽機床、重慶機電、一拖、三一重工等. 根據康得拉季耶夫,新技術往往在長週期的下降階段出現,而在下一個週期的上升階段得到應用。在上升階段,市場愈來化廣泛地運用新技術,導致新的產業不斷出現.應用新技術的產業和企業得到特別可觀利潤,而這些產業及企業令整個經濟體系的平均利潤率趨升。相反,在長週期的下跌浪中,新技術出現的頻率減少,體現新技術的新產業較少出現,社會上較少企業得到特別可觀利潤,因此,平均利潤率愈趨向下。 我們現在身處那一個階段?究竟是舊一個長週期已經結束,新興科技正開始大規劃地被應用?還是現時正在長週期的下降階段,谷底還未到達,各國都在研發新科技,搶做長週期由底回升的火車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