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的母親當時只能在兩個孩子中選擇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地選擇了救從小體弱多病的兒子而犧牲了女兒.年長後,兒子形容母親:「唐山的建築物早就修復重建了,但老人的心卻一直未能修復,她在廢墟度日幾十年.」導演馮小剛說,人一生面對最難解開的其中一個心結是遭遺忘,而他希望透過電影,帶來修補被撕裂親情的訊息。 「23秒、32年」不只是心靈的修建故事,也是唐山如何重建產業廢墟的故事,唐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單不再被遺忘,更名震全球. 唐車,於清末的1881年創立,被譽為「中國機車車輛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中國火箭號」,供慈禧太后乘坐的第一輛專列「鑾輿龍號」,就誕生於唐車。 唐車在唐山大地震中遭受重創,但2008年6月24日,即災後32年,京津城際鐵路高速動車組跑出了每小時394•3公里的試驗速度,比波音飛機起飛的速度快100公里,被譽為「中國鐵路第一速」.創造這紀錄的動車組就是由位於唐山市的唐山軌道客車公司研發及製造。唐山軌道客車公司,簡稱唐車公司,率先建立大量生產時速350公里級別動車組的產能,手持京滬高鐵70列動車近3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合約。中國首列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可以在去年六月河北唐山正式下線,標誌著中國已經具備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列車產業化的製造能力,唐車亦是共同開發者之一。唐山市定位由 「鋼鐵城」變為「動車城」,也是國家新五年(即「十二五」)規劃中,提升裝備製造業的戰略之一。 唐車在唐山大地震中廠房坍塌,員工和家屬死傷過半,並遺留下「八百孤兒」,由工廠扶養,佔了全市五分一.《21世紀經濟報道》便報道唐車的老廠長,是「八百孤兒」 唯一的「家長」,三十多年來,孤兒進入適婚年齡,他參加過無數的婚禮,每次都讓他笑逐顏開,但又老淚縱橫。大地震之後的唐車一直沒法恢復元氣,幹部職工每月只能領到二三百元的最低生活費,許多人被迫從唐車「下車」,甚至蹲街頭賣羊肉串兒。(2010年6月21日「搶跑『動車城』」) 唐車如何從廢墟中重建起來呢?唐山董事長余衛平回憶說,唐車公司技術創新的「起跑點」是在2005年11月20日.不過,筆者卻認為,2004年7月28日更重要.還記得筆者曾提及2004年,中國招標製造高鐵時,德國西門子鎩羽而歸.2004年7月28日正是鐵道部開標之日,也是唐山大地震的34周年記念日子。 唐車造了一輛「高速樣板車」拉到北京,又派人聯繫及遊說西門子及其他三大跨國集團,但不被理睬.唐車的標書沒被接納,參與入標的唐車人全都哭了。其實唐車也自知機會渺茫,但他們部署未來.在開標前夕,凌晨3時,唐車給西門子總部發了一份傳真,表明如果對方在那次招標中出局,希望雙方精誠合作,爭取下次機會。德國談判隊伍雖然傲慢,但總部卻很快回了傳真,留了一條「後路」。2005年,鐵道部啟動第二次招標。唐車與西門子同時意識到,對方是 「救命稻草」。西門子終於放下身段,同意以每列原型車2.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8000萬歐元的價格與唐車合作.最終西門子中標,獲得60列高速列車總值6.7億歐元的訂單.時為2005年11月20日.中國獲得9項關鍵技術的轉讓,而唐車則獲得製造合約。 之後,唐車派6名工人到德國西門子公司拜師學藝,抱著「無論怎樣也要把技術學到手」的態度.回國後,他們便「手拖手」地將學到的先進技術傳授給其他工人。唐車依樣葫蘆,先引進時速200公里動車組技術,搭建起自己的設計、製造平台.在他人的技術之上,經過五年的努力,創新成果接連出爐,把時速200公里的動車組升級到350公里.就算在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國家,沒有引進技術,「原始創新」需用20年時間,才能夠令動車組提速至350公里.能夠從引進、消化到改進、創新,從模仿者到創新者,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邊幹邊學. 唐車是中國北車集團的子公司,憑借創新實力,正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產品已出口全球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家可知,其中包括港鐵向北車採購了10列地鐵客車,總值11億港元.可惜,北車集團只在內地上市,暫時並未在香港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