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伊斯蘭金融市場 - 香港商報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7月底發表公開文章,討論伊斯蘭金融在香港發展的機遇。聯合國常駐機構伊斯蘭會議組織(Organi-zationoftheIslamicConference)擁有57個成員國,覆蓋13億人口。

伊斯蘭金融是指伊斯蘭宗教及法律容許的融資活動,現時已經發展成估計達7000億至1萬億美元的業務。伊斯蘭金融估計每年增長率達15%,也就是說,不足五年業務便可以翻一番。

去年亞洲開發銀行也開始發展伊斯蘭債券(sukuk,註:和傳統債券有極大差別,只能收取背後資產的收入,不能收取定額利息),而需求很大部分來自非伊斯蘭教徒的投資者,因此財爺建議發展本地的伊斯蘭債券市場。

港業務發展遲緩

除了官方開展外,商界亦已投入伊斯蘭業務。李嘉誠的上市旗艦長江實業公司早在2004年,便與迪拜伊斯蘭銀行合組伊斯蘭投資基金,服務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以及中東一帶的富豪,協助他們投資在亞洲房地產市場,其中包括中國、香港及新加坡。有關基金的投資期已經完結,投資年回報率高逾20厘,是當地過去五年來 表現最好的基金。據長實方面稱,迪拜伊斯蘭銀行希望於今年9至10月左右,合組另一個相類近的基金。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11事件後,每年從中東地區流出的資金高達1500億美元。坐擁6000億美元資產的阿布扎比投資局 (AbuDhabiIn-vestmentAuthority,ADIA)年初亦曾向香港財經事務局長馬時亨所率領的中東訪問團透露,已投資了很多本港上 市的股份,每隻股份都超過1億美元。訪問團亦得知,沙特阿拉伯的「富裕個人投資者」已經接近8萬人,比去年增加1成,而所謂「富裕投資者」,當地是指擁有 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資產淨值的人士。可見單是這批投資者,便坐擁近20萬億港元的資產,富可敵國。

不過,總括而言,香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業務相當遲緩。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如倫敦和新加坡,都把發展伊斯蘭金融列為重點工作,紛紛着手令法律和規管制度適應伊斯蘭金融的要求。

馬國投放大量資源

馬來西亞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已開始發展伊斯蘭金融業務,更在2006年宣布要打造為國際伊斯蘭金融中心,開放市場予國外的伊斯蘭金融機構。結果,馬來西亞 已經發展為全世界最大的伊斯蘭債券市場,每年發出總值300億美元的伊斯蘭債券,債券總體發行量更超越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伊斯蘭互惠基金,資產規模在 十年間已有過倍增長。

除了市場的打造之外,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投放大量的資源培養伊斯蘭金融專才。可以預見,擁有伊斯蘭金融專長將在未來的職場有良好發展。不過,大部分人沒 想過,單有伊斯蘭金融知識是不足夠的,進軍伊斯蘭金融業更重要的職場知識是伊斯蘭教的教義。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便指出:「這個基金必須跟隨伊斯蘭教義運 作,如不准借貸、不准繳付或收取利息等。同時,所有投資項目都必須經過伊斯蘭學者的審核和監察,才可以執行。」

給予教徒信仰空間

與伊斯蘭世界做生意必須接受給予他們信仰的空間,政府、商界以至整個香港社會又準備好了嗎?根據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小組在2002年的研究發現, 絕大多數主流學校忽視南亞裔人士的宗教需要。巴基斯坦人對一些學校只教授一個宗教思想非常憂慮,小賣部食物、學校服飾又不能符合他們的信仰要求。(理大社 會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通訊》2003年18期「巴基斯坦人在香港的生活經驗研究」)

芝加哥市長理查德戴利在10月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楊潔勉對談,他說:「芝加哥為了吸引不同文化的企業,努力把自己打造為『世界的都市』,讓投資者 有回家的感覺。」(《新聞晨報》2004年10月19日「喬丹與名企都是代言人」)他舉例說,官方提供的緊急電話便有27種語言!我們對於伊斯蘭教徒提供 多少在家的感覺呢?伊斯蘭教徒希望僱主尊重他們的齋戒及祈禱習慣,我們又有沒有理會呢?我們又有沒有善待印尼籍家庭傭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