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52 5282 0466
Fax+852 3005 4533
info@blessclub.org
www.blessclub.org
 
  • 主頁
  • 活動
  • 課程
  • 理念分享
  • 會員天地
  • 關於我們
 

本會動態

  • 講師簡介
  • 富
  • 貴
  • 身
  • 心
  • 靈

關於我們

  • 福逸會的理念
  • 機構背景
  • 貴人網
  • 創辦人
  • 創辦人的話
  • 顧問團
  • 行政總監
  • 聯絡我們
  • 私隱聲明

  • 忘記您的密碼?
  • 忘記您的帳號?

福溢贈食行動

中國人說, 民以食為天, 新年時必吃魚, 喻意有「餘」. 其實有餘就是福逸會的心法中的「福杯滿溢」.既然大家有餘, 可想過將有餘的食物贈予有需要的人呢? 福逸會支持香港的社區食物銀行的服務, 將持續收集會員的乾糧捐贈,再轉交予其中一家食物銀行「眾膳坊」,由他們分發給有需要人士。大家若到福逸會會址參加活動,可順帶帶乾糧上來,集齊後我們會找會員送交「眾膳坊」。
 
接受的捐贈食物(不包括中西藥品)包括:
未拆封的食物,餅乾、奶粉必須未開罐;
食用品質期超過12星期的乾糧(確保交予「眾膳坊」時有8星期品質期)
 
他們需要的食物主要為乾糧,分作主糧及副糧兩大類。主糧泛指白米、麵及可以獨立佐餐的罐頭,而無需配以其它食品,例如:午餐肉、茄汁豆、沙甸魚、五香肉丁、回鍋肉、豆豉鯪魚等。副糧則指非主糧的食物,用作補充營養及纖維,例如:麥片、罐頭水果、奶粉、煉奶、餅乾、罐頭湯等。

福逸會亦推動其他贈送行動,請參閱貴人網的「福溢贈送行動」http://blessclub.org/a/noblenet/527-givetoneedy
 

以下是2013年1月3日東方日報有食物銀行告急的3段報導: 

通脹噬基層食物銀行告急

本港近月加風四起,基層市民向食物銀行求助個案創新高!政府推出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近四年,逾十萬人接受服務,單在去年首十一個月受助人數已近三萬人,突破○八年金融海嘯後水平。因通脹加劇及業主大幅加租,多間營辦食物銀行的 機構近月求助個案飆升兩成三至三成,重複申領個案亦由佔整體個案的七成增至七成半。有機構實施新限制,規定申請人一年內最多只可申領三次服務,以應付額外需求,並促政府將服務恒常化,開拓飯堂服務向受助人提供熱食。

政府○九年初資助五間機構推出食物銀行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最長六個星期的短期食物援助。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去年首十一個月平均每月有二千六百多人向食物銀行求助,即受助人數合共近三萬人,較金融海嘯後的○九至一○年度增加最少兩成,受助人中四成七屬低收入人士,而有近八千人需接受超過六個星期 的食物援助。當局上年度已宣布額外預留一億元撥款支援服務運作至今年年底,如有需要會再增加撥款。

倡政府將支援恒常化

在港島、荃灣及葵青區提供服務的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服務經理吳雯賢表示,去年截至十一月底申領人數共有二萬一千多人,較一一年全年的一萬七千多人增加近兩成三。

她指,不少基層家庭去年均被加租一至兩成,更有租住套房的家庭被業主要求每月繳交二百多元、相等於一般家庭一季的電費費用,連同通脹造成的壓力,令去年求助人數大幅飆升,若通脹持續上漲,預計今年領取食物援助人數將上升百分之五至一成。

東華三院則負責深水埗、九龍城及油尖旺區,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務助理統籌劉劍雲亦指,去年整體申領人數較前年增加三成,當中約有半數個案在相隔約半年後需再次申領,重複申領個案更有輕微增加趨勢。她認為,服務有一定需求,建議政府可將服務恒常化,以協助更多有需要人士。

近月重複申領個案增

在屯門及元朗區提供服務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美玲指,機構月均向七百五十人提供援助,七成屬重複申領,但近月重複申領個案增至約七成半,以低收入家庭為主,機構約兩個月前實施新限制措施,規定申請人一年內只限領取食物援助三次,讓更多新申請人士亦可受惠。

記者張恬怡

 

六星期援助 紓貧戶糧荒

【本報訊】本港食物價格在○八年期間急劇飆升,基層市民對食物援助需求增 加,社會上有聲音要求政府撥款推行食物援助措施,當局遂在○八年七月撥款一億元,透過非政府機構向未能受惠於政府紓困措施、難以應付日常食物開支的失業、 低收入、新來港人士及露宿者等,提供為期六星期的短期食物援助,以紓緩食物價格上漲為基層市民帶來的生活壓力。

無綜援津貼者可申請

政府資助的短期食物援助計劃在○九年二月正式推行,合資格的申領人包括在申請前半年租住板間房及床位等人士、名下無獨立電費帳戶、月入 少於一萬元及沒有領取綜援、生果金及傷殘津貼等人士,經五間營辦機構評估受助人資格及需要後,提供罐頭及乾糧等食物,當局最初預計最少有五萬人受惠。

為顧及受助人的營養需要,食物銀行其後逐步引入新鮮食物,並派發食物券讓他們到超級市場等換取營養食品。「眾膳坊」服務經理吳雯賢指,受助人主要利用食物券換取奶類、雞蛋、生果及肉類等較便宜但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長者則主要換取可存放較長時間的米糧,以便在援助期完結後仍有米飯可 吃。

而個別受助機構自設飯堂的熱食服務,主要向領取綜援的有需要人士、家中難以煮食的低收入人士,及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援助期完結後仍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

 

機構熱食飯堂 供不應求

【本報訊】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目前只向受助人提供乾糧、罐頭等食物,或派發食物券讓受助人到超市及街市換取新鮮食物,但暫未設有飯堂提供熱食服務。有營辦食物銀行的機構則自設飯堂,為不合資格申領食物銀行服務的有需要人士提供新 鮮飯餐,但近日亦出現供不應求情況,機構為讓更多人士受惠,將受助人每日可享用飯餐次數由兩餐減為一餐。

兩餐變一餐 增受惠人數

東華三院去年六月自設自負盈虧的熱食飯堂提供「十蚊飯」服務,至今為基層人士提供逾三千二百個飯餐。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務助理統籌劉劍雲指,飯堂主要「食客」為在職貧窮家庭的子女及領取全額書簿津貼的學生,由於目前輪候該服務人數已超過一百人,飯堂現設名額每日一百四十個,而每位受助人由 以往可享用兩餐減為一餐,以便令更多不同人士受惠。

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亦自設中央廚房提供「十蚊飯」,中央廚房上月底已完成裝修,預計最快本月可正式投入服務。服務經理吳雯賢表示,除緊急個案外,服務對象為機構的基層會員,他們只需支付二百元月費,每日便可以十元購買一個營養飯盒,如經濟有困難的人士則可花兩小時進行義工服務以 換取一個飯盒。她透露已與十多間酒店、街市商販合作,收集剩餘食物或未能售出的蔬菜及鮮肉等,運到中央廚房處理,再由營養師設計營養飯餐給有需要人士。因製作需視乎收集食物數量,暫時只供應晚餐,預計每日可準備一千個飯盒。

   

行善行(玉樹厚衣)

貴人網會員Diana Ching一直關心玉樹地震後的救災,亦身體力行,收集寒衣及日用品,定期將衣物運到深圳再行寄到災區.她在2010年12月18日寄出新一批寒衣,經過我們招募後, 當天總共有十一人參與行動. 今天玉樹衣物行動,兵分三路,最終寄出了23箱,共四分一噸( 230千克kg)的衣物及玩具。大家戰意高昂,決定將行動升級,以後將每季舉辦一次,更兼辦旅行團,做完善事,再去遊玩!詳情落實後將盡快通知大家.



詳情可參閱以下的投影片
http://dl.dropbox.com/u/2314266/yuk_tree.ppt

第二次行善行在2011年3月13日進行,第三次將在7月2日舉行,詳情參閱不同月份的貴人訊息. 

樂得逍遙 追尋人生更好的東西

職場新視角

上期談到,有人生目的及成就的人, ‘hea’ 不等如人生漫不經心及無所事事;相反,他們退休後也可以退而不休,用心善用時間做大事。
 

「逍遙」哲學

筆者推動的不是 ‘hea’,而是「逸」。 ‘Hea’ 來自「放pea」,而「逸」來自「逍遙」哲學。「逸」代表逍遙,也代表自由。沒有自由,人沒有時間及空間追尋更好的東西,原本近在咫尺的真善美也像遠在天邊。
 

筆者在2003年退休,離開香港大學,不再出任助理研究教授,追求逍遙生活。筆者於2007年創立逍遙投資學,希望教授投資者如何善用有限的時間,有效率地處理投資,提早退休,最終脫離營營役役的生活。然而,不少人不再被綁,反而不知所措,因此逍遙投資學也只能做到  ‘freedom  from’,而不是 ‘freedom to’一些人其實喜歡「充塞」,因為不用想如何「充實」。筆者在2009年創立「福逸會」,希望教授及推動 ‘freedom to’。
 

「強心法」提升心理質素

有一派心理學家早前跨越學術界限,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原來認識股市及個別股票的基本經濟因素以至價格規律的技術因素,不是投資成功的充足條件。這派心理學研究顯示,投資成功最重要的是心理質素。要提升投資心理質素,筆者創出一些心法,名為「強心法」。其實,這些心法在投資以至其他人生領域一樣非常重要。
 

其中一個心法就是「福杯滿溢」,而這也是「福逸」命名的由來.「溢」和「逸」有一個諧音關係。「福杯滿溢」心法提出,我們應該悟到自己原來可以「足」,更應該不斷追求「滿」及「溢」。「滿溢」正是「充實」,而且不單充實自己,更可充實他人。因此「福逸」理念便是凝聚願意互相「充實」人生,也嘗試「充實」弱勢群體的一群人。
 

整全健康的五個環節

「福逸」的「福」其實是五福,也就是整全健康的五個環節,包括「富」( financial health )、「貴」( social health )、「身」( physical health )、「心」( mental health ) 及「靈」( spiritual health )。大部分人在追求高層次的事物前,必須先建立金錢財富及身體健康,否則憂柴憂米,又或者身虛氣弱,又怎能追尋生命意義呢?伸手摘星之前,必須腳踏實地,打好基礎。福逸理念先追求「富」及「身」。
 

現代醫學都確認心理和身體健康是有密切關係,心理健康更是事業、投資,以至人生成功的必要甚至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富」及「身」之上,我們追求「心」。
 

中國儒學講求內聖外王,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及平天下。建立良好的心理質素及修養後,我們便可以多點留意及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這就是五福中的「貴」,因為它代表「貴人」。福逸理念推動有社會意義的活動、行動及運動。在「富」、「身」及「心」之上,我們追求「貴」。
 

最後,不少當代思維都追求身心靈的整體健康 ( holistic health )。「靈」是萬物之靈的「靈」,其實就是終極人生目的及意義。沒有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就會變成前期所描述的年輕人‘hea’ 文化。「福逸」中在「富」、「身」、「心」及「貴」之上,追求「靈」。
 

「逸」不是不做事,而是「飄逸」地做有意義的事。

創業成功後的傳承問題 - 信報


蜚聲國際,早於1968年已被《財富》選為世界十五大食府的鏞記,屹立中環近七十年,是香港一個傳奇。鏞記爭產問題自然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然而,這牽涉更深層問題,也是所有創業者必須三思的問題──創業成功後如何傳承。

2002 年,曾有記者訪問鏞記第二代其中一位掌門人甘琨禮:「想過鏞記開分店,和哥哥分庭抗禮嗎?」甘琨禮爽快地回答:「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然而,當事人明知 兄弟同心的威力,但家族企業卻是一塊寶玉,以玉斷金很困難。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因為很多「富二代」不同心,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巴基斯坦水災

信報8月17日報道: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作出呼籲,捐助巴基斯坦水災:
 
「今年夏天,災神由巴基斯坦出發。自上月下旬,巴國遭受特大水災,導致全國最少1384人死亡、1630人受傷,受災人數達2000萬人。世衞已警告災區面臨疫症爆發威脅,西北部明谷拉鎮已出現首宗霍亂病例。
聯合國已捐出0.27億美元賑災、美國捐出0.7億元、馬來西亞捐出0.01億元、香港也捐出0.004億元,但這些款項和聯合國估計所需的4.6億救災資金,仍有距離。深被災情震撼的潘基文,吐出上述一句話;既鼓勵人心,亦催促國際加快援助。」

更多文章…

  1. 青海地震
  2. 《讓愛傳出去》
  3. 逍遙的心境
  4. 歐洲之旅 2010年2月

第 5 頁,總共 7 頁

«開始時間前一頁1234567下一個結束»

Powered by Joomla!. valid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