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應建立投資知識

環球金融海嘯捲起,輕易地將美國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沒頂,而遭殃的更包括地球另一邊一些自以為沒有染指投資世界的香港市民,當中不少是辛勞工作的打工仔及退休人士,大半生積蓄一下子便被捲走。他們報稱原本只想將「棺材本」或退休金放進銀行定期戶口收取利息,卻禁不住銀行職員游說,為了更高的息口,投資了一些「迷你債券」,隨時變得一無所有。究竟甚麼是「迷你債券」?其實這不是「債券」,也不「小型」,而是「迷惑你債券」。

除了垃圾債券,一般債券一向給人安全的感覺。迷你債券給人的感覺就是規模較小的安全債券,而且能收取較銀行定期更高的利息。雖以債券為名,但其實迷你債券是結構性產品,更不是保本產品,不像定期存款般保證歸還本金,也就是可以血本無歸。

甚麼是迷你債券
要明白甚麼是迷你債券,讓我們從一個簡單例子說起。假設雷曼買了A公司的債券,若A發生信貸事件 ( credit event ),如破產或不還債等,A債券價格自然會大跌,雷曼便會損手。為了避免損失,雷曼跟另一家金融機構如「累快」訂立一個叫信貸違約掉期 ( credit default swap, CDS ) 合約。根據這個合約,雷曼定期向「累快」支付保費,當A財務狀況平平穩穩,「累快」自然袋袋平安。若然A出事,「累快」要補償雷曼的損失,雷曼在信貸損失的風險於是掉換到「累快」。迷你債券是更複雜的安排,不易以短篇幅交代,但最重要的目的是將散戶變為「迷你」「累快」,A公司出事時由散戶補償其損失。散戶以為賺息,並無風險,事實卻要承受A信貸出現問題的風險,更要面對雷曼倒閉的風險。

虛假安全感
在今次事件中,不少苦主表示,他們絕不貪心,不是追求高風險的投資,他們追求穩健的投資。然而,在投資世界,很多包裝為「安全」的事物,只是製造「虛假安全感」。

他們相信金融管理局是負責監管銀行,「以為」大型機構在監管下銷售這些投資工具是有保障的,「以為」歷史悠久的大型銀行是可信賴的,「以為」透過銀行進行投資便安全,「以為」銀行職員的推介是為自己著想,「以為」銀行職員應是專業人士,「以為」銀行職員不會欺騙或誤導自己。結果,不少人的一生血汗錢便冒上化為烏有的高危。

不少人的退休安排就是追求「安全收息工具」,金融機構瞄準這個心理,將複雜而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包裝為「安全高息工具」。在牛市時買入「股票掛?高息票據」( ELN ),其實是沽出認沽期權的變臉,踏入熊市便造成滿手蟹貨的結果。「累股票據」( Accumulator ) 其實是長期沽出認沽期權的合約,連累富豪極深。不要輕信人們給你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是來自真確的認識。

在現今的世界,作為打工仔或退休人士,不懂投資是難以有尊嚴地生存的,不要再推說自己不懂投資。就算怎樣忙碌,打工仔都應該建立投資知識,不要因投資大升大跌而害怕,不應斬腳趾避沙蟲,否則辛苦儲下的血汗錢卻無法增值,甚至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