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來襲,香港經濟前景黯淡,久違了的失業問題又再重現。香港於1997年之前,幾乎不存在失業問題。西方經濟將3%的失業率釐定為全民就業的標準,而香港的失業率是長期維持於3%以下水平,故香港人可算是一直在享受事浮於人的福氣,而沒有人浮於事的煩腦。到「沙士」期間,香港失業率曾升至9%,當時有官員錯言,恐怕一生難以再見3%失業率的低水平。歷史證明,十年經濟幾番新。
放下「打工仔鐵飯碗」心態
在去年之前,內地經濟快速增長,有官員說,香港正經歷史上最興旺的好景。不過,好景不常,現在的港人像是由天堂摔下,跌至地獄。港人應該抬頭看清楚這殘酷的經濟現實 ── 大部分社會均存在失業問題,經濟樂土只是特殊的例外.我們要放下「打工仔鐵飯碗」的心態,因為21世紀的「打工仔」也要具有做生意的眼光。生意有賺亦有蝕,「打工仔」也是有時候有工作,有時候則會失去工作;當替人工作時,收入多於開支,那就有賺,否則就是蝕;而當失業時,投資收益少於開支也算是蝕,故大家時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投資可升可跌」,相信要加長了,應該變成「我們要緊記投資可升可跌,生意可賺可蝕,工資時有時無。 」年輕人一定要學好理財,好天斬埋落雨柴,不要再做「月光族」( 每月花光當月的收入 )。
要有失業的心理準備
數年前香港失業問題嚴重期間,特首曾蔭權 ( 當時仍為政務司司長 ) 親身去到香港學生輔導會的荷蘭宿舍,與七至八個來自問題家庭及受到情緒困擾的青年人真情對話。他對青年人說,青年人各有不同的長處及技能,他19歲時大學讀不成,爸爸就叫他出去社會工作.6月份開始尋找工作,他形容自己『傻?傻?』,直至10月底才找到一份工作。他鼓勵青年人,不要氣餒,也不要嫌人工低,而當時誰找他工作,他也會答應。而他就由藥廠推銷員開始做起,兩、三年後,他才知道自己的路向。期間也經歷過很多挫折,會考他要考兩次、見工面試要兩次、報考政府工作也要考兩次,而考政務官亦也要考兩次。他總結說:「人生誰沒有失敗的經歷,但努力後,總會有成果的。 」
以往,大部分的失業者乃基層工人,由於年齡及學歷的關係而不能轉行從事服務性行業,但現時的金融海嘯令香港經濟命脈也急促萎縮,中產人士、中層及高層管理人士,甚至是擁有高學歷的人士也可能受到衝擊。在美國衰退很可能是又深又長,香港經濟火車頭又脫軌時,大家可預期香港將面對失業率急升的情況。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認清失業是嚴重消磨人心的規律,但卻可以是歷鍊成長的寶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