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時領綜援又有何問題?不要以為筆者未經歷過失業,筆者也曾痛苦地面對過。然而,我看之為臥薪嘗膽的過程,我珍惜失業所帶來的歷練。我一直深信一個人崩潰,並非來自絕境,只是來自絕望。只要有希望,絕處可逢生,天無絕人之路。 利豐裁員的危機先兆 失業的意義 不要以為筆者未經歷過失業,筆者也曾痛苦地面對過。然而,我看之為臥薪嘗膽的過程,我珍惜失業所帶來的歷練。我一直深信一個人崩潰,並非來自絕境,只是來自絕望。只要有希望,絕處可逢生,天無絕人之路。事實上,《富爸爸˙窮爸爸》作者〔 羅伯特﹒T﹒清崎( Robert T.Kiyosaki )╱莎倫﹒L﹒萊希特( Sharon L.Lechter )〕也曾失業,甚至無家可歸,要在朋友的地下室度過漫長的九個月。可以想像,那些日子度日如年。人若肯做,總能糊口,熬過最艱難的日子。富爸爸作者說:「我們會做一些臨時性的工作,賺些美元回來,這樣的工作僅能提供我們所須要的食物和汽油,但在當時這額外的美元收入是支援我們奮鬥的唯一能源。 」 失業沒大不了 相對香港來說,西方社會早已面對了這種人心的轉向。於70年代時,很多西方人士均視失業為個人的不足、能力不逮、態度上的怠慢及濫用社會福利的社會問題。以往失業者被看成沒出息、不上進、不自愛及好高騖遠,這彷彿是道德上之罪惡,往往會對自己構成重大心理壓力。但隨著長期的失業問題揮之不去,人們轉而將失業視作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認為是經濟制度出現了問題,而不是個人的問題。而現時民情已轉向,愈來愈多親朋戚友表達同情多於怪責。同時失業者要學懂自我減壓。 面對失業,找工降低要求也好,找一份臨時工也好。領綜援又有何問題?作為公民,好景時有責任交稅,不景時有權利領綜援。文首所談及的讀者,因為古舊的觀念而有輕生之念,太不值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