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就是知識資本的召集人

請大家想想,如果你有本事,你為何自己不做老闆?你的年薪若有30萬元,你認為創造一家每年有30萬元利潤的企業有多大難度呢?若你真正嘗試過,你便知其中的困難。困難不在於資金,否則便不會有「二世祖」敗去祖業的普遍問題。成功的老闆必須能夠運用有限的資源,自發性地利用市場機遇以創造利潤。

大家可知有一些心理學家,越過學術界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嗎?丹尼爾卡尼曼 ( Daniel Kahneman ) 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美國的統計數據,一家公司創立後五年,仍然存活的機會率是3035%。此外,他們做了個問卷調查,問創業者他們估計自己在五年後的成功率有多少,平均答案是8090%,有些甚至回答100%。就算他們知道平均成功率只是三成多,但創業者總是以為自己屬於那三成多的優等人,其實當中不少人高估了自己。

職業行政人員vs企業家
《中國證券報》2005年有一篇文章,題為《白手起家需要些什麼?》( 523 )。文中提到,最近幾年,內地一批受過現代外資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洗禮的職業行政人員,走上了創業之路。不過,這些職業行政人員能夠大展鴻圖,開拓新天地的並不多,創業成功率並不高。大多數人的下一步是甚麼呢?是重新成為職業行政人員。

職業行政人員和企業家是兩種不同的人,要求也不同。行政人員擔任好管家的職能,但創業者則傾向於開拓新的領域及探索新的模式。兩者最大的分別是:老闆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換取他們心中的江山。

「有時,他們甚至不是單純追求利潤,而是自我挑戰,為此他們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種激情。這種工作激情正是打工一族所缺乏的。 (《成功路》頁154 ) 老闆有時不是理智的,他們為了一口氣,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意。正如張永霖說:「公司是老闆的,賺多賺少是老闆的事,哪怕不賺錢也不會讓他騎到自己頭上來。 (《成功路》頁147 ) 老闆覺得自己是皇帝,被人騎上去的皇帝,江山再大,也不是自己的了。
《民營經濟報》有一篇文章便說:「人的性格、知識結構、閱歷、能力、所處環境等方面來說,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於做投資者兼管理者的。對大多數人來說,與其當一個二三流的老闆,不如當一個一流的僱員,從安全、成長、培訓、交流、自我實現等方面,這不啻是明智之舉。

成功老闆有駕馭有能者的能力
不要用能力和老闆相比,他有你的能力,他便有更大可能不用你。成功的老闆僱用的應該是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民營經濟報》( 2006224 ) 便介紹中國的指甲鉗大王 ── 中山「非常小器聖雅」公司的董事長梁伯強。他的名言便是「老闆是甚麼?老闆就是知識資本的召集人,把一大幫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召集攏來,組成一個部落聯盟,老闆就自然成了這個部落的盟主。 」成功老闆最重要的能力正是駕馭有能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