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不要做鴕鳥

日本人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問題會自動消失。然而,問題消失須要的時間可能為數十年,甚至永無解決之日。超強的忍耐力及保面子的文化令日本人做鴕鳥,日本經濟也便迷失20年。作為打工仔的你,會不會一如日本人做鴕鳥?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就業崗位有沒有前景問題,自己所投身的行業有沒有夕陽化的危機呢?

日本的「和為貴」哲學
筆者在2月初到北海道旅遊看看札幌「雪祭」。在小樽海鮮市場用膳時,竟然看到兩個中文字的牌匾,更讓我驚訝的是,其中一個就是筆者鼓吹的哲學 ── 「逍遙在自然」!

另一個是「和為貴」。不過日本人的「和為貴」比中國人的更極端。《中國文化報》曾有一篇文章分析日本企業文化的特徵。( 200568日《美日跨國公司企業文化比較》)「和」正是日本企業管理範疇中的哲學概念和行動指南,而「和」源於中國儒家倫理。中國儒家理論強調的是「仁、禮、義」,而在日本則強調「和、信、誠」。日本企業文化強調營商最重要的是與他人合作。而追求與他人的和諧相處,同時也要時刻約束自己。

日本人永不說「不」
2005年,曾任信興集團行政總裁的楊顯中是一位管理學博士。他說,日本人是不會說「不」的。例如在談判時,若不想和你做生意,會開出一系列極之辛辣的條件。日本人沒有說「不」,沒有損你顏面,只是你會知難而退。(《信報》200586日,《日本的商界和企業文化》)

2005年,楊顯中擔任香港中文大學EMBA論壇的客座嘉賓,教導學員不要問連續數年虧蝕的日本企業當事人如何走出困局。他強調:「永遠不要直接問他如何處理公司的虧蝕問題。 」有關問題的提問應該要繞一個圈子,例如問對方最近的市場、競爭及困難等。

前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在其近著《我們的新世界》中談及90年代日本的經濟危機,他曾在一個演講中談及解決銀行問題的方案,他認為應該促使債務人破產,將其銀行擔保的財產清理。時任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聽完後,溫柔地笑道:「艾倫,你對我們銀行問題的分析非常有見地。至於你的解決方案,那不是日本的方法。 」迫債務人破產,將其財產一筆勾消的做法應該避免,就像應該避免裁員一樣。他說:「日本人嚴格遵守禮教,因此,丟臉的事完全不用考慮。 ( 333 )

鴕鳥政策
花名為「超人」的著名分析員早在1971年曾跟一位日本人學習投資學。這位日本人是日本國家商品期貨公司港區副主席,當時已發現這家公司財政方面有問題。「超人」問對方,為甚麼不立即行動,將問題糾正。對方的回答是:積極去糾正問題會引起公司員工之間不和,而日本人認為問題可以隨時間過去而消失。結果,這家公司在1974年宣布破產。當日本人發現問題時,如果涉及他人的關係,往往不去面對它。

他們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問題會自動消失。然而,問題消失須要的時間可能為數十年,甚至永無解決之日。超強的忍耐力及保面子的文化令日本人做鴕鳥,日本經濟也便迷失20年。作為打工仔的你,會不會一如日本人做鴕鳥?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就業崗位有沒有前景問題,自己所投身的行業有沒有夕陽化的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