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世代的新思行

上星期談到,世界銀行高等教育統籌Jamil Salmi博士在來港訪問時說:「MBA學位可不會為你帶來未來!」「商品大王」羅傑斯亦說,寧願讀農業相關學科,也不應讀MBA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在過去,職場發展軌道是非常清楚的。人們都是求職者,自小受教育取得教育資格愈高愈好,晉身「白領階級」成為律師及醫生,謀得高收入,還能贏得社會的尊重。但傳統職場的遊戲規則逐漸變得落伍,在未來社會安身立命愈來愈沒有軌道可循。

有膽識的Y世代
台灣《商業周刊》有一篇名為《甩開文憑 勇闖人生叢林》( 200793 ) 的封面故事。文章報道,在社會失去固定軌道的時代,有一群有膽識的Y世代,開始找尋新的路向。他們稱之為「帶種小子」。

2001年初,美國作家圖根 ( Bruce Tulgan ) 和馬田 ( Carolyn A Martin ) 撰寫的新書《管理Y世代》( Managing Generation Y ) 正式首次將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年輕人稱為「Y世代」( Generation Y )。不過,「Y世代」這個名詞的定義仍有爭議,現在不少人將「Y世代」泛指為在19782000年間出生的人。

大學畢業生薪酬連年下降
根據台灣勞工當局的統計,殯葬業是2006年月薪增長率第二大的職業;反觀律師卻名列當年月薪下跌最嚴重的第四名,首度跌出「百萬年薪俱樂部」之外。從事殯葬業不一定須要大學畢業,但當律師卻必須。根據統計部門的調查發現,大學畢業生不只起薪低,連有工作經驗的大學學歷上班族,平均年薪也逐年下降。擁有大學學歷的職場人士,平均年薪已連續六年下跌;相反,擁有一技之長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當時平均年薪便連續兩年出現上揚。

台灣Y世代丟掉「文憑至上主義」
報道亦介紹一些台灣Y世代的新思行。他們當中有人丟掉「文憑至上主義」,不惜由大學生「降級」變成高職生。19歲的李盈瑩,有辨別味道的天分,鍾情餐飲,不過卻為了面子入了大學念書。結果,她在大學「苦讀」了兩年後,覺得自己不能再苦足一生。她不想年到40歲時,持有一張「失時」的大學文憑,悔不當初。於是,她毅然「降級」,轉讀私立的餐飲職業學校。而15歲的楊昕同樣看破文憑迷思,敢於追求自我。她成績優異,可以上國立高中,但卻因為喜歡表演,全力向父母爭取放棄念高中,選擇到華岡藝術學校就讀。

在香港,這些行徑極少被報道,是因為我們的Y世代太現實及太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