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產業的人力需求 - 與人才供應問題

職場新視角

以往,歐、美等傳統汽車生產大國一直錯誤判斷形勢,忽略電動車的發展,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甚至香港卻早著先鞭。港產電動車不單技術絕不落後,更已經正式在市場面世。發展電動車產業可以創造更大的人力需求,但卻先要解決關鍵人才的供應問題。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達成七個合作協議,其中包括研究清潔汽車。兩國領袖發表《中、美電動汽車倡議》,未來數年中、美將推出數百萬輛電動車。兩 國會加強合作,首先將探討電動車的統一標準。中、美特別工作組將籌畫一個多年期的發展路線圖,以確定研發需求問題,以及有關生產、引進及使用電動汽車等問 題。兩國逾十個城市亦開展示範項目,兩地會收集及共享有關電動車駕駛經驗、消費者喜好及收費模式等數據。中、美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汽車市場,如果中、美全 心全力合作,將可能主導將來世界的清潔汽車市場。

‘MyCar’投產

以往,歐、美等傳統汽車生產大國一 直錯誤判斷形勢,忽略電動車的發展,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甚至香港卻早著先鞭。港產電動車不單技術絕不落後,更已經正式在市場面世。香港理工大學 ( 下稱「理大」) 和一家企業EuAuto研製的 ‘MyCar’ 小型電動車已取得法國、意大利和丹麥訂單,更在東莞設廠投產。

‘MyCar’充電須時六至八小時,在充電後,可以行駛110公里,最高時速為64公里。由於時速不及一般私家車,在香港只獲准在限速50公里的道 路上行駛,現在的主要市場是出口到歐洲國家,因為歐洲城市路窄,兩座位設計的小車大派用場。‘MyCar’今年可望出售50至100部,預期明年可售 500部。但就算是本地市場,‘MyCar’也不是將來的主流車輛。

創造大量工作機會

雖然如此,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尹 德勝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在2006 年成立了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投身汽車配件生產的港資企業近年迅速增加,從精密的零件到汽車音響及LED 車燈等都包羅萬有,再加上「珠三角」有強大的汽車產業基礎作凝聚力,在本港建立電動車的周邊配套生產體系是大有可為的。他認為,在香港建立電動車裝配製造 基地,可以吸引周邊產品和零部件廠商匯集,創造大量工作機會。然而,香港有條件發展這個基地嗎?

關鍵是人才供應問題

正如前述,‘MyCar’選擇在東 莞設廠。究其原因,香港一直只有汽車維修及零部件製造,從來沒有汽車製造業,‘MyCar’從汽車設計及技術顧問等都須要從外國物色,但卻遇上有關人才的 質疑:「搵人都好難,對方聽到香港公司,都會問:『香港有汽車業?』」至於本地人才也是極為不足。研發電動車須要來自電機工程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的畢業生,現時‘MyCar’生產團隊的研究人員共有約三十人,而大部分參與的學生均來自研究院,而理大電機工程學系每年約有八十位畢業生,究竟有多少人 可以進入這個產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