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視角
生物育種是國家一直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較早前曾為大家介紹深圳市推動農業生物育種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所長萬建民說:「未 來三至五年,我們就完全可以看到生物育種發揮的能量,生物工廠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
國民生存之道
事實上,生物育種產 業不只是工廠經營的生意之道,更是國民的生存之道。內地的戰略性規畫是將每年生產的糧食由五億噸,增加至六億噸,以達致國家糧食安全,但人口增加和土地減 少,如何能做到呢?內地的戰略性的選擇便是生物技術。
中國在轉基因農作物產業有一定發展,例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抗蟲棉便是中國搶佔國際生物技術制高點的成功事例。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審定 轉基因抗蟲棉品種160個,全國累計推廣種植超過三億畝,農民增收250億元人民幣。轉基因抗蟲棉的應用不僅有效控制了棉鈴蟲對棉花、玉米及大豆等作物的 危害,還減少了七至八成的農藥使用,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
種子技術最是關鍵
在農業生物技術 發展中,甚麼是關鍵的環節及甚麼最值得關注?科技部部長萬鋼便認為,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種子技術是最核心、最基礎及最重要的關鍵技術。而一直發展種子業務 的中國種子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幃便提出,中國種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研發能力上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很多科研院所和大學的實力都是很強的,企業的數量 和營銷的範圍也相當大。但一個很致命的缺陷就是我們的產業化能力太低及技術資源的利用能力太差。現在,他們最缺乏的就是海外公司的商業化、工廠化及流水線 式的組織方式。
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
他們在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成立了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計畫在生物育種等種業關鍵領域的中下游建立領先優勢,形成代表中國種業企業最高水平的自主研發和技 術創新能力。同時,集團已引入國際一流的生物育種專家,主要推動轉基因等生物育種體系建設,並將繼續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擔任不同層次的研發負責人。可 見,在未來,能夠掌握生物育種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海外工商管理人才將有英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