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工作及人生目的 過程辛苦但有意義

職場新視角

剛剛從北疆 ( 新疆北部 ) 旅遊回來,參加的旅行社在行內有個不好聽的「江湖稱號」:「跟xx,無自在」。中國有俗語說,「有自唔在,?苦?辛」。不過,筆者推動逍遙,但逍遙不等同自在,也不等同舒適。

北京人生活新潮
一位專欄作家陳曉鳳在《文匯報》撰文,題為「生活質量」,描述北京人的新文化取向。他說:「散漫的北京人骨子裡深愛淡泊。他們認為,與其累死累活混虛名,不如有滋有味度光陰。只要你擁有空閒,也有那份閒情,生活就是有質量的。 」
 

這種生活質量的新取向令年輕人的擇業標準也改變。不少北京人就為了有閑而退出壓力太大的職業,提前居家賦閒。陳曉鳳曾在工作日去頤和園,發現很多人享受閑情。他又曾去景洪,看到傣寨村民大中午的聚會,五顏六色服裝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穿行於簡樸的村莊中。他們的午飯就是一鍋糯米飯,一點兒白糖。起居室裡除了一台彩電外幾乎一無所有,然而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在西藏的拉薩及日喀則等城市,大白天也隨處能看到在帳篷裡唱歌跳舞喝茶的藏民。他們的服裝與民居幾千年沒變,去那兒旅遊的白領,羨慕那時間凝固的自在。
 

陳曉鳳形容,愈來愈多人散漫在社會邊緣靜靜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甚至過一種可能永無「產出」的日子。他形容這是「懶人經濟」。
 

逍遙哲學
不過,逍遙哲學不是推舉「懶人經濟」,而是把握人生的真正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過程是辛苦及不自在。陳曉鳳說,北京有位「胡同張」,為用泥塑再現老北京胡同面貌,辭去公職,用10年完成心願。這個擇業觀也影響「富後代」。曾經有一位浙江「富三代」拒絕接手家族企業,卻去從事動漫,甚至斷四指明心志。
 

不少港人旅遊是為充電,是為享受,但筆者參加「不自在」的旅行團卻是因為他們安排參觀內地未完全開發的景點。這些景點沒有那麼重的商業味道,洗手間卻有濃烈味道,我們甚至只能在路邊解決,所謂「唱山歌」。舟車勞動,食宿又差;然而,沒有辛苦,焉得世間美景。正如沒有辛苦,焉得世間財。
 

逍遙哲學不只為了 ‘freedom from’,更是 ‘freedom to’。談 ‘freedom to’,必先有人生的目的及意義。為了人生的目的及意義,辛苦及不自在也沒所謂。只要有工作意義,逍遙人肯辛苦工作,不過當然是自由地去幹。一個人有工作以至人生目的,辛苦也是有意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