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畫對香港職場的重要性

中共17屆「五中全會」最近通過2011至15年的新五年規畫的建議, 這也是所謂「十二五」規畫。香港中央政策組組長劉兆佳提出,「十二五」期間,香港的總體目標是在配合國家發展戰略和方向的同時謀求自身發展。而香港的著眼點應該更高,不再僅是利用香港的資金和技術,而是利用綜合優勢,協助國家走向國際舞台。然而, 香港人目光短淺, 怎可能高瞻遠矚呢?

廣東培育500強項目vs香港自我邊緣化
不要說得那麼遠,先說近在咫尺的廣東,他們的「十二五」規畫對香港職場更具重要性。《21世紀經濟報道》( 2010年10月13日 ) 報道,在廣東主政者的思路中,廣東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兩大抓手是500強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所謂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包括10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個先進製造業項目、101個現代服務業項目、101個優勢傳統產業項目及100個現代農業項目,涉及總投資達1.2萬億元人民幣 ( 下同 )。

據報,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部將斥資10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百億財政資金拉動千億元社會資金投入,打造萬億元新興產業規模。內地發展新興產業,但香港只閉門發展所謂六大優勢產業,自我邊緣化,更沒有發展針對性的人才培訓,勞工及人力資源發展當局應該深切反思,如何避免產業老化。

廣東成立專項資金吸引外地專才
說回廣東的發展,除中、低端的人才之外,新興產業更須要的是高端人才。廣東省經信委主任楊建初便承認,廣東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對四大瓶頸制肘,其中之一便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及核心技術不足。如資訊科技行業的專利85%來自國外,廣東企業對外技術依存高達70%以上。面對高端人才缺乏問題,廣東將成立一個專項資金,以吸引外地的學術帶頭人或者業內領軍人物入駐廣東。

香港缺乏投資教育及新興產業
在金融海嘯之後,世界較先進的經濟體系都著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發展。 但香港的主事人完全忽略這方面的發展。 就算香港發展這些產業沒有良好基礎, 但內地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有關服務業的需求,香港的人力市場能夠處理嗎?特首曾蔭權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著力的地方是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而首要的便是投資教育,通過社會流動脫貧。其實,香港專上學額佔適齡青年的比率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 但教育開支佔生產總值的比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1個百分點。可見,香港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並沒有著力追上先進國家的水平,如何配合內地「十二五」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