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回頭把自量,共建多元文化 - 招職


上期談到,Proactive不只是 「積極」,還是「主動」.醫護人員在艱辛及危險的工作上找到意義感,便可以有欣然的態度超越苦難及逆境,綻發出人性光輝.意義感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是凡人皆可有的普遍事物.猶太裔心理學家法蘭高(Victor Frankl)說,我們發現而不是發明自己的人生使命.「每個人都有特殊的職志或使命,他人無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僅有一次.…追根究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為何.」(《與成功有約》頁122)
正如柯維所說,人會因突發事件,陷入逆境,但陷境往往能激發觀念的改變,在一瞬間由左腦、理性為主的思想型態,變成以右腦、情感為主,使人以全新的觀點去看人和事,審視自己與生命的意義.比方說,突然失去親人、罹患重病、經濟陷入窘境時,就會捫心自問:「到底甚麼才真正重要?我究竟在追求甚麼?」(《與成功有約》頁124頁)
但proactive的人,在外界刺激還未來臨時,就主動轉變思考模式.香港著名神經語言程序學(NLP)導師李中瑩,一直在輔導、親子教育、情緒管理、企管等範疇採用NLP,他在一次工作坊曾示範過類似的概念.他對其中一位學員突然表現粗魯,「手指指」指責對方上課不留神,態度差劣.學員有甚麼反應呢?學員覺得很憤怒,自己沒有做錯,即使是做錯了,作為導師也應私底下才說出來.
不過,如果這個學員在這件事發生之前,聽到另一個學員說:「李生在青山半年之後,剛剛出來.」,他的反應會如何?當然完全不同了,他會變得很擔憂,甚至恐懼,深怕會被傷害.
這個情緒反應合理嗎?理智上,從青山醫院出來的人有多少傷害他人的可能性呢?我們的偏見是根深柢固的,在那個時刻,我們無暇細想.
更發人深省的事實是,李生在青山醫院擔任輔導工作半年,剛剛出來.原來,我們的聆聽從來不是完全客觀的,深受主觀情緒影響.可見,外界事物的吸收及處理如果沒有經過主動的反省,可以是完全不理智的.
Proactive的人感受及行為不是由外在環境決定,對處境的反應是自己的選擇.法蘭高的「意義療法」(Logotherapy)強調人有「選擇的自由」,我們擁有想像力,拓展「現實世界」;沒有想像力,人類怎可能踏足月球?我們又擁有獨立意志,不受外間決定;沒有獨立意志,我們的行為只能無奈地受到外界因素決定,人類可以為更高價值,例如救急扶危,犧牲自己.我們又擁有良知,分辨善惡;沒有良知,社會又怎不會爾虞我詐、弱肉強食?

香港必需發展知識型經濟體系,知識型經濟需要高增值產業,高增值產業需要高增值知識的傳遞.多元文化是吸引及保存歐美各國投資者及專業人才匯聚香港的必需條件.正如專欄作家劉迺強所說,小型經濟體系如瑞士、瑞典、挪威能夠長期比鄰近國家富裕,因為在社會、政治、生態各方面,都走得較快.香港應該「走在中國前端,那不光是中國第一,還是全球第一。這樣的全球第一,並絕對不是什超級曼哈頓,甚至不是今天我們所見的世上任何一個都市,而應該是人類邁向可持續發展、多元文化、包容共進這全新領域的成功典範」。(《信報》2003年5月27日,「打造美好新世界」)
我們眼中為何有仇人,因為我們有仇視眼.我們為何目中無人,因為我們夜郎自大.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閒中檢點日常事,夜思量日所為.反省是建立支持多元文化的必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