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堂課 - 招職去年八月,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科學教授蘭迪.鮑許(Randy Pausch)被驗出罹患胰臟癌,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鮑許去年九月在大學發表了「最後一堂課」演說,感動了滿座的師生,這演說其後在網路上被數以千萬計的觀眾瀏覽。 為了這一講,他放棄了最後一次與自己妻子共渡她生日的機會。他的三個子女還小,長子都只是六歲,所以他擔心離世後兒女根本不知道父親是何許人。透過這演講,希望兒女長大後瞭解他們父親的理念及為人。 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他53次,寫成「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鼓舞人心,此書被翻譯成卅種語言。他在今年7月下旬逝世,享年四十七歲。 這場與及這本「最後的演講」,重點是甚麼呢?不是悲情地談面對死亡、克服痛苦,而是愉快地談實現兒時的夢想。 他一生有很多重大的貢獻,包括編寫3D動畫軟體「愛麗詩」(Alice),創辦卡內基梅隆大學娛樂科技中心。但對鮑許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尋夢,他由自己的童年開始娓娓道來,描述如何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個機會,積極追求各式各樣的夢想,鼓勵大家與及他的兒女做個勇敢的尋夢人。他自己更幾乎實現了他兒時的所有夢想。例如,他在線上百科全書上撰寫有關「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文章、飄浮於零重力環境都是極難實現,結果也能夢想成真。 在書中,他談到另一個人的夢想。那是1993年,一個電腦繪圖專家的22歲年輕人,名叫湯米﹒伯耐特(Tommy Burnett),前來向他的研究團隊應徵一個職位。在面談中,他突然說:「喔,我從童年以來就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我想要參與下一部《星際大戰》電影的拍攝工作。」 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於1977年推出的時候,湯米才六歲而已。但他已經夢想參與製作《星球大戰》。飽許認為湯米的夢想不可能實現,在當年,先前的最後一部《星球大戰》電影於1983年推出,之後再沒有確切的計劃要再拍續集,因此直接對他說:「聽說他們不會再拍《星球大戰》的續集了。」但湯米卻有離奇的信念,繼續鑽研有關的電腦繪圖知識。 結果,《星球大戰》後來真的再拍了三部續集,分別於1999、2002,以及2005推出,湯米也確實參與了這三部片的拍攝工作,而在《星球大戰二部曲》電影當中,湯米擔任技術指導長。 數年後,他體貼地邀請了他和他的學生參觀他們公司。在學生眼中,湯米這樣的人,就像神一樣。他的工作正是他們的夢想。他對這批學生說:「能夠和蘭迪一起工作,並且向他學習,就是一種運氣。要不是蘭迪,我今天也不會在這裡。」 蘭迪.飽許形容,自己曾經在無重力狀態下飄浮過,可是那天更是飄飄然。他非常高興湯米認為自己幫他實現了夢想,但最特別的是,他回報的方法是協助自己現在的學生實現夢想。(頁139-143) 能夠堅持尋夢,一個人的職場能力便能夠提升到最高,成就偉大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