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成為各地人才發揮的舞台 - 信報


  有趣的是,過去三年,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所聘用的平均員工非常穩定,在四十九至五十人之間。這是巧合?看來是。今年聘用超過一千 員工的地區總部有十三間,總共聘用五萬一千萬人,而去年只有八間,聘用總數只有二萬四千萬人。由於另外五間企業在去年最多聘用五千人,於是,這十三間超級 大企業在過去一年總共多聘用二萬二千萬人以上,佔去大部分新增聘職位。聘用少於二十人的外資地區統籌中心由去年的百分之十四點七上升至百分之十五點八。外 資巨企來港會否已告一段落?

 

工種成本差距擴大

 

  如果剔除聘用超過一千人的十多家大企業,其他「一般」企業聘用的僱員由去年六十一名跌至今年的五十五名。可見,外資少數大企業增加人手,但本地企業及外資中、小企業卻在削減人手。為何外資中小企業削減人手?是因為香港員工成本太高?

   根據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IMD)發表的《二○○四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在二○○三年,香港在管理人才上的薪酬待遇成本排行全球(剔除區域性經濟體系) 第七,調查所列舉的四個高層職位薪酬都比排十七的新加坡高兩成以上。和《一九九八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比較,當時的薪酬差距只在幾個百分點至一成四,香港後 泡沫期的管理層人力資源競爭力對企業來說是惡化了。

  服務業方面,二○○三年香港部門主管私人助理薪酬比新加坡低半成,銀行職員卻貴 二成,小學教師更貴一倍,高低不一。然而,和九七年比較,香港不同工種的成本差距都在擴大,競爭力都是下降了。要補充的是,這個競爭力是從企業的角度看 的,對香港的發展卻不一定是不利的。香港高工資究竟是禍,還是福?

  外資來港調查報告亦詢問香港對吸引外資在港設立統籌中心的條件, 四年來一直有頗穩定的看法,人力資源一直是香港少有的不利條件,在二○○一至二○○三年認為不利的外資比認為有利的多五至十七個百分點,但今年卻完全扭轉 過來,認為有利的外資反過來多於認為不利的外資達十一個百分點。因為這個條件的詢問問題由以往的「員工的成本及供應」略為改動成「員工的成本、供應及生產 力」,考慮到「生產力」之後,供應不足以至成本高昂的因素也變得次要!

 

生產力彌補高工資

 

  可見,港人以生產力來彌補高昂的人工。此其一。其二是,高工資亦令香港對海外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加強,只要本地及外資能夠邁向高增值產業方向,高價人工能夠物有所值,香港便可以提供一個讓各地幹才發揮所長的舞台,香港高工資在這些條件配合之下反而可以匯聚才俊。

香港就業.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