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的精神文明 之 「有容乃大」


    上期我們談到內地經濟出現誠信危機.人無信而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經濟體系會生出毒瘤,令經濟成長出現隱憂.市場經濟是需要一種倫理做基礎,在最低層次是職業道德及經濟誠信.以目前來說,香港比內地好得多.但要成為世界級城市,文化及倫理水平將有更高的要求.香港滿足到這些要求嗎?

    最近在報章文化版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稱香港是一個最具備「地球村」條件的地方,不過,還有很大的距離才能趨向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

    「地球村」的其中一個意思是不分種族,大家平等、和平相處的社會.根據《2001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人在文化上願意接納外來影響的開放程度,世界排第三,僅低於荷蘭及盧森堡.至於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香港亦是態度最積極的地方之一,全球排第三,僅落後於荷蘭及新加坡.現任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早年由英國來到香港發展,見證了不同種族可以在香港發展的香港特色.

    他在一篇專訪中形容:「香港是一個可愛的地方,香港較少階級意識,這點我真的非常欣賞」。他說道,不論你出身、家庭,只要你努力付出,你總可能在不同領域有成就。盧維思回憶當年,他周遊列國,在一年裏遊了20多個國家,在72年來到香港。他在這裡落地生根,由記者、英語補習老師做起,之後進入廉政公署及政府,慢慢晉升到投資推廣署署長。他說,如果一直留在英國,未必可以如現在般發揮所長,更不能想像做到署長級職位。而即使有97問題,他仍選擇留在香港成為中國公民.(《信報》,2001年12月10日,「香港給我機會--- 盧維思」)

    盧維思的個案顯示出香港沒有種族歧視嗎?事實上,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對白種人有一種自卑感覺,對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內地同胞卻抱有歧視心態呢?我們有沒有一方面祟洋,另一方面又歧視內地新移民及印巴裔人士?我們有沒有覺得他們散漫、任性、不上進,對人身安全有破壞性?

    根據一家國際性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香港種族歧視問題在過去一年急劇惡化,在亞洲區14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由第四位跌至第九位,評級比中國還要低。不過,報告對香港的種族關係形容得很貼切:「奇怪的和諧」.

      報告說,香港可以容納不同族群,而這個特性是香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不過,大部分人在香港沒有根,他們為「搵食」而在香港生活.而報告認為作為「香港人」,若不懂得與其他種族交往,很難在香港生存。但為何種族歧視問題急劇惡化呢?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就是,隨著香港和內地日益融合,香港人經歷工資下調、失業率飆升,擔心飯碗被搶,「排外症」正急速傳染開去? 

    在國際上,很多研究各地貧窮問題的學者認為,貧窮除了有一個經濟因素之外,「結構性種族歧視」( Structural racism)亦是一個關鍵因素.由較貧窮地區移民而來的人由於被本地人歧視,不能有晉升機會,導致他們被迫停留在低下階層,甚至出現貧者愈貧以及聚居成貧民窟的情況.我們歧視外地人最終自成其果,令他們不能融入社會.相反,當我們接受外來的人時,他們便能化成建設社會的積極力量。

    目前,香港並無法例禁止種族歧視,不時受國際性機構例如聯合國批評.政府較早前諮詢過公眾,大部分回應的商界及民間團體,均支持立法禁止私營機構及私人之間的種族歧視。不過,據報章報導,政府仍然認為立法可能影響到商業行為及僱傭關係,不肯進行.政府應帶頭推動種族融合,確保所有人不會因種族、膚色或血緣上的原因,而遭受不公平對待。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香港人需要有更大的胸襟,克服對外地人的不安及歧視,嘗試積極接納他們.在基督教聖經中,福音可以是:「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章18-19節) 如果香港真的成為一個悅納不同種族的「地球村」,亞洲區不少族裔的人、物、資金及信息,都流向香港,才能發展成亞洲的世界級城市.單單營商環境的優化,不足以建立起世界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