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E E T 族群形成趨勢 - 信報在今年人大及政協的兩會中,《關於積極穩妥安排「新失業群體」的建議》的提案將一個新族群帶出水面,之後廣受關注。這族群名為NEET,即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略語。 這族群既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求學,亦沒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他們必須依靠父母生活的未婚年輕人,年齡在十五到三十四歲之間,也不做家務。內地還沒有通 行的譯名,有意譯為「依靠家人養活族」、「啃老族」、「傍老族」,也有音義兼譯為「黏忒族」。香港左派報紙轉載有關報道時便以「隱蔽青年」作註釋,但這是 不對的。而在台灣,有關現象較早被提出,現已廣泛地被稱為「尼特族」。 經濟無力獨立 NEET沒有職業,幾乎完全不參與任 何工作。和香港「雙失青年」相比,NEET即時令人以為他們是「三失」。那是不對的;失業是有工作意願的,但NEET卻可能沒有。內地有人形容他們「長大 不成人」,喪失經濟獨立的成人標記,只是「成年孩子」,或許更準確是說,成人再不一定是經濟獨立了。在日本,一半NEET試圖找工作或就學,只是失敗告 終,而另一半毫無追求經濟獨立的意願,根本沒嘗試。 在美國,年輕人長大後離家本應是常態,但近年出現美國離開家鄉的大學畢業生,甚至已二十多歲,卻像一支回力棒(boomerang)般回家,再由父母養育的現象。美國稱之為Boomerang Kids,有譯作「歸巢小孩」 ,也有「回力棒小孩」之稱。 在二○○一年,法國有一部以Tanguy為名的喜劇電影,二十八歲的主角Tanguy是漢學博士。電影描述他的父母千方百計,奇招盡出攆走主角,過他應 該過的獨立生活,最後他來到中國結婚。Tanguy Syndrome變成法國青年長不大病徵的名稱。德國有Nesthocker的名稱,描述賴在父母巢中不走的「長不大」。在意大利,過去十年間,和父母同 住的年輕人增加近五成,出現所謂Mammone,黏着媽媽飯餸的小孩。 日本對這問題特別重視。根據日本二○○四年經濟白皮書公布的 數字,二○○二年NEET人口為四十八萬人,二○○三年增加近一成,至五十二萬人。而據日本獨立機構勞動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在二○○三年,日本NEET族 約佔十五至三十四歲人口的百分之二。東京大學勞動經濟學教授玄田有史預測,若持續下去,日本NEET族人數將突破一百四十萬人。 家長也有責任 內地亦在「追尋」這個趨勢。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一項有關育兒成本的研究中發現,在十八至三十歲不在學的未婚者中,八成半人的生活費用仍然倚賴父母部分以至全部的支持,每人每月平均需要父母「養育」一千二百元。 《南方日報》(二○○五年四月七日,「學習時代 中國也有」)亦報道,「廣州市東山區建設街今年總登記失業人員五百人,屬於過去兩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就有三十三人……。據調查,這批畢業生都不願離鄉,寧願被父母供養。而家長的過分溺愛恰恰也影響了他們找工作的意願。」 NEET族群.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