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認識西格爾 - iMoney

匯豐銀行最近調低儲蓄存款利息由0.01厘降至0.001厘,10萬元一年利息只得1元,傳媒都說,將會逼一般人把儲蓄錢提走,轉投股市博一博.讀者B君一直眼光獨到,只曾敗於匯控,她會否加碼投資呢?B 君看到上期文章,再來電郵,他不單沒有增持股票,更將7成以上的資金投進銀行戶口,怕自己「手痕」. 

在電郵中,他無法認同82期本專欄文章的最後兩個段落.他更分享一個創痛經驗──他曾將身家放在一種資產上,原來是那麼可怕的.去年十月至十一月,他在外匯上損失慘重,猶有餘悸.那真是一個驚惶失措的經驗.如何失措?當時他所有資產就在外匯上,但當時外匯走勢驚濤駭浪,他完全陷入一片黑漆,暗無天日一樣.他一直有聽電台新聞的習慣,當時每半小時的電台新聞真箇是驚心動魄,因外匯價位的變動嚇得他「腳軟」.沒說錯,他真的是全身欠力,跪倒在地,掩耳不聽.他在投資上頹然倒下,關掉收音機也要請求姐妹代勞.後來,這位在股票上屢戰屢勝的投資者,聽了一個銀行櫃台員的意見,以後只將十萬元放進外匯戶口.他也不想再遇這個情境.永遠! 

筆者一直強調,大部分人只用「買糖錢」買股.這樣做的好處是:蝕了也只是輸一粒糖,而代價就是當嬴出時,也只能嬴得一粒糖.人們怕輸一間廠,結果只能嬴一粒糖.為了彌補這個犧牲,人們搜索升跌幅度較大的股票,因為當眼光「命中」時,人們可以取得更好回報.結果,人們總是希望取得幾粒糖,或是一粒大糖.但投資究竟是考驗眼光,還是資產回報? 

B說,最近看到很多人重蹈覆轍,將所有錢投進股市,他覺得隨時會重現19972007年的投資失敗所帶來的破產潮.因此他情願只得到糖,也不想面對這個危險,特別是,他認為現在還是在熊市中.世間有熊市,嚇怕投資者.但投資中的王道正宗思維是怎樣的呢?作為價值投資者,熊市的策略應是「現金為王」,投資股市只應投進少部分資產,對嗎? 

和大部分人所想的不一樣.價值投資者最喜歡熊市,因為好股票股價也陪跌,令價格遠低於價值.價值投資者一定在熊市全面投入,不是期望在熊市賺錢,而是在熊市播種,在牛市收割.在熊市初期,經濟以至股市下跌「深不見底」,股票無從估值,價值投資者當然會持有現金.當經濟可以「見底」時,價值投資者開始買回部分股票,股票開始「觸底」.大家要清楚的是,「見底」不等同「到底」;正如「見到終點」不等同「到達終點」.當價值投資者對經濟的底部「心中有底」時,對股票的估值亦開始「心中有數」.價值投資者的購買力令股市一次、兩次甚至數次「觸底」,這也是股市「築底」的過程. 

筆者強調,大部分人只用投資組合的少部分買入股票,因為對股票認識不深,信心不足.要建立信心,首先要在股票認識上有紮實基礎.要打好基礎,筆者強烈建議投資者認識被譽為「股壇教父」的著名金融學者西格爾(Jeremy Siegel).他仔細地參閱市場上大量的資料,追尋投資的真理.他得到的答案是,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大簫條以至現今的金融海嘯,都不能改變一個資本主義的核心結構. 

西格爾在其傳世巨著《投資王道 ── 洞悉股票的長勝秘密》(頁41)中,點出研究的總結:「短線看來,股票確實比固定收益資產(指債券一類的資產)具更高的風險。但歷史證明,長線而言,股票實際上是一種風險較債券為低的投資。」

「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試圖找出股票收益率比固定收益投資收益率高很多的真正原因。研究顯示,在過去20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意指持有20年以上的時間), 多元化股票投資組合不僅獲得比債券更高的通貨膨脹後收益率,事實上,它們比政府債券還要安全。但由於投資者過於關注投資的短期收益,所以股票風險就顯得比較大。」(《投資王道──洞悉市場的趨勢先機》頁231 

我們怕股票因為我們短視,有長遠眼光的價值投資者看到的是長線的增值動力.為何股票能跑嬴其他投資工具呢?現在是由熊轉牛嗎?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