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波不如好運 - i-Money

在最近兩期的專欄文章中,筆者指出,在基金經理與同儕較技心理以及大眾逢高投入、逢低離場的心理狀態影響之下,基金表現絕對不符一般人所期望.「股壇教父」西格爾對股票基金過去的整體表現給予「不佳」的總評分.(《投資王道II》頁249)投資於基金必須要嚴加選擇.
 
在基金歷史中,表現最好的基金是麥哲倫基金.這基金在 1971到2006年期間平均年度回報為16.07% ,每年跑嬴大市逾 4%。它以「馬鼻毛」之距,嬴了第二位的Mutual Share Z.這基金由鄧普頓管理,同期回報率為16.04%,只輸了0.03個百分點。
 
然而,西格爾仍然不罷休,他提出一個疑問:「基金表現好是因為投資能力高,還是運氣好呢?」在眾多基金之中,總有一些會跑嬴,一些會跑輸,在35年間每年跑嬴大市4%的機會率究竟有多高呢?西格爾計出的答案是十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在138隻被研究的基金中,預期有11隻可以完全靠運氣達致這樣的表現.
 
不過,無論西格爾如何嚴謹,他仍然要拜服一位基金經理,其表現完全不可能以運氣解釋.他就是在1977至1990年間掌舵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治(Peter Lynch).他在這14年間竟然跑嬴大市13個百分點.這個成績出現的或然率只有50萬分之一!無怪乎,西格爾作出這樣的結論:「毫無疑問,我們可以認為麥哲倫基金在林治年代的出眾表現是基於其高超的選股能力。而對於一般的基金經理而言,我們就很難非常確定.」
 
林治的成功是來自選股能力嗎?答案其實是否,筆者稍後揭盅.
 
彼得林治市稱「股俠」,基金表現之卓越歷史罕見,一代宗師地位無可爭議.那麼,他留下甚麼選股策略呢?事實上,他在八十年代末的著作《One Up on Wall Street》(《選股戰略》)創出一個概念PEG。
 
一般投資者都聽過市盈率PE,一家企業值不值得買入端乎市盈率高低.簡單來說,一家營運穩定的企業R每股每年盈利五元,若投資者A能以每股一百元入股,究竟是貴,還是平呢?如果每年盈利五元是能夠持續的話,A的投資二十年後便可以回本.回本期其實和市盈率是十分接近的概念,因為市盈率就是市價與一年盈利比率.
 
那麼,一家企業S今年盈利為每股五元,投資者B以每股二十元入股,市盈率只得4倍,那應該是十分便宜了.是嗎?錯誤,因為S營運不一定穩定,明年以至以後都可能會虧損,回本無期.
 
相反,一家企業T今年盈利為每股五元,投資者B以每股二百元入股,市盈率40倍,那應該是十分昂貴了.是嗎?也是錯誤,因為T的盈利在未來可能高速增長,若盈利每年都增加4成,每兩年盈利便會翻一番,六年後的盈利便是四十元,於是回本期不足十年.這應該是好投資.
 
因此高PE不一定貴,只要有高的盈利增長率支持便可以.盈利增長率就是G.林治提出的指標PEG便是將PE除以G.不過,要注意的是G不是一個百分比,而是百分點數字.即是,如果盈利增長率是40%,G就是40. 林治開創的投資先河是,當股票的PEG低於1時,我們可以買入.
 
林治傳援的投資策略是不是必勝的方法呢?當然不是,不少投資者不理會一個策略的強項及弱項,只想著機械地執行便能投資成功,這是妄想.
 
筆者在網上曾看過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後,PEG的方法為不少人所鄙視.事實上,在熊市期間,經濟下滑情況深不見底時,根本無法評估盈利增長率,PEG當然無法派上用場.
 
就算在牛市,PEG也可以是錯誤的指標.事實上,大部分人使用PEG根本不求甚解.一家企業U的市盈率高企,例如是40倍,今年的盈利亦比去年增長50%,那麼U的PEG只是0.8,根據林治定律,可以買入.然而,PEG低於1便屬於估值偏低範圍?根本是錯誤的.現在的高PE,不是現在的高G可以支持.盈利高增長期已過的股票,現在的G可以是高企的,但將來可能時移世易,高增長不再.
 
不要以為逍遙投資學反對PEG.逍遙投資學一直認為,認識股票的基本因素,第一步是明白PE,之後便是PE及G的關係,但這兩步不能確定一個投資者清楚認識股票的長線價值.同時,真正令林治成為股俠的不是選股策略,而是買賣策略及心法,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