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泥VS地下寶 - i-Money

較早前談到「股壇教父」西格爾不同意一般基金經理有跑嬴大市的投資能力,運氣或許更重要,但他卻推許在1977至1990年間掌舵麥哲倫基金的彼得林治(Peter Lynch),真箇是世上罕有的基金經理,而其出眾表現是基於其高超的選股能力。
 
但筆者已經提出,選股不是彼得林治的核心投資能力所在.
 
在大市三月觸底反彈之前,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分享面對股災之道.他談及自己的慘痛投資失敗經驗。40年前,當時任職大律師的夏佳理「瞓身」買入澳洲及英國等地的資源股,結果輸掉全副身家。當時他已成家立室,育有二子,大律師的積蓄被地底資源股陷阱而被長埋地下.他笑稱,這次令夏佳理對地底資源股產生戒心,從此只會投資地面上的東西,並深切領會到「短炒」的風險,以後只作中長綫投資。
 
「金礦、能源及石油股等資源埋藏在地底,要了解這些資源類企業,只得依賴評估報告。不過這些報告的資料未必十足準確,因為我們看不見這些資源,只得參考專家的意見,當時甚至有假報告出現。」
 
考考大家,夏佳里「蕩產」是因為犯了那一或多個致命錯誤?
(1)   錯信報告; 
(2)   短炒;
(3)   瞓身
 
首先,他是不是很不小心,錯信專家報告?他不是極不小心,起碼他是看過那些專家報告.現在,不少專業人士根本沒有看過樓花所在的現場環境,單憑樓盤廣告及經紀推介便斥資投資.無疑,這種投資帶有風險,但若有安排風險管理機制,單單是錯信報告,只會令他某一個投資失敗,但不應淪至「輸身家」.
 
那麼,他當年的投資失敗是因為「短炒」?試想想,那些資源股當年突然停牌而令他無法止蝕?若是如此,預算投資期的長期並不重要.更核心的問題是,買入一隻錯誤股票前,將「短炒」心態改為「長揸」,能否將失敗改為成功嗎?當然不能,「長揸」錯誤的股票往往更慘.若有機會止蝕,「短炒」心態配合止蝕所需要的忍痛能力,理應比「長揸」策略好.
 
筆者估計,他真正悔悟的是選股心態,不是持股心態.若然以「長揸」心態選股,他只會選上價值非常確定的股票,絕不會選上那些地底資源股.然而,地底資源股是不是一定不能賺錢的「地底泥」?沒有地下寶藏的可能嗎?
 
走筆至此,讀者應該意會到,真正令他全面慘敗的是「瞓身」.「瞓身」於一隻或一類股票,沒有分散風險的措施是可以致命的.相反,只要有風險管理,一個錯誤只應傷身體一個部位,不是傷全身.投資長遠成功之道是避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彼得林治會不會犯下夏佳里當年的錯誤?沒有,他沒有犯下「瞓身」的大錯.相反,他的投資策略是「鬚鯨捕食法」.所謂「鬚鯨捕食法」就是,不加選擇地、快速地大量吞食海洋生物,然後選擇需要的食物留下來,其餘的則排出體外。彼得林治也是如此.
 
大家估估他總共持有多少股票?答案是上千隻!他會一次過買進很多股票,其中可能包括地底資源股,部分可能是「地下寶」,部分可能是「地底泥」.然而,他會在3個月內賣出其中四分三,然後繼續對剩餘的股票作追蹤研究,留下最看好的幾隻,並增加其投資額。於是「地底泥」會被盡早排走,希望留下「地下寶」.
 
較早前提及彼得林治所創的PEG(市盈增長率)選股法只用來選股,但高不一定選出「地下寶」,也不確保是長期持有的對象.這也不是他超卓投資成績的關鍵原因.他的核心投資策略,不是「選股策略」,而是「棄股策略」.

大市升破二萬點,不少人痛心疾首,因為過早沽出.正如彼得林治的「棄股策略」或會出現因過早拋售而少賺,豈不蝕底,他如何回應呢?他說:「你沒持有的股票上漲,不會對你造成傷害。只有你持有的股票才能令你破產。」
 
價值投資法一直相信股價升跌規律難以捉摸,最重要的是好股票跌至比其價值偏低時買入,長線便有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