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股寇
上期談到一隻前任十倍股L,被投資專欄貼上.投資專欄「聽聞」大股東正洽售緊部份股權,「擺明是大幹一番」,十倍升幅的歷史可能重演.不旋踵,賣股預言馬上應驗.L上周二突然停牌,之後發出通告,表示大股東通過配售代理,以每股0.4元出售舊股,持股量由五成半大幅降至接近一成,幾可肯定地說,控股權出讓了.出讓的價錢是每股0.4元,絕對不理想,因L停牌前的收市價是0.76元,大股東卻願意打五折出售.雖然折讓幅度大,但L復牌後當天,股價只下跌半成左右,收0.71元。 筆者一般只留意有業績支持的股票,而L已經連續四年虧損,對筆者而言,這是不堪入目.就算L曾在2006年9月至2007年中,股價升逾10倍,筆者也是不為所動.引我注目的是一個現在已經結束的專欄,作者提及她的一段情. 在2007年4月尾,一份理財刊物的專欄女作家小妹公開她和L的一段情,更想和L復合:「小妹與L的一段情,始於今年2月初,當時我趁佢破頂追入,幾日後見好就收,於3元正沽出獲利。估唔到高處未算高,無見一排,L已升到4.64元!舊情難忘,小妹一直有留意L,發現佢好少跌穿20天移動平均線。……每次跌至20天線附近,就往往再發力向上,今次亦唔例外.」 事實上,L的走勢非常強勁,大半年內升逾十倍,每次回調至二十天線附近便回升,五十天線也像是遙不可及,完全沒有一般股票的合理調整,確是絕世好股?!然而,我們應該問,甚麼市場力量可以造成如此完美的技術走勢?事實上,L在2006年9月已經根據規定而發出公告,提醒投資者他們的股權高度集中,公眾持股量不足8%,股價容易大幅波動. 說回小妹的情不自禁.當L升穿4.7元創新高時,她再次追入,股價果然升至5.5元歷史新高.之後, L再調整至二十天線,它又會馬上反彈嗎?今次再不如此,不單如此,股價自此不停下滑,由歷史高位5.5元,跌去9成! L由2007年底1.26元跌至6月底0.2元,是2008年上半年全港股市跌幅第二位! (《每日經濟新聞》2008年7月2日 「上半年港股市場七宗『最』」)2008年7月,小妹見L一日急升16%,又蠢蠢若動,在0.3元入市,股價果然又有一段風光,升至0.4元以上之後.不過一段短暫燦爛時光之後,股價再急挫,跌至低點0.1元. 股價崩圍是不是有跡可尋呢? 筆者一直強調,投資者應該建立獨立的研究能力,不要單方面相信專欄文章.在十倍升浪中,有沒有價值投資者看好L呢?是甚麼報刊專欄談及L呢?只有那些不肯公開真實姓名的投資專欄作家?只要大家懂得用電子報刊服務,這是無可遁形. 那些投資專欄當時用「受惠國策」、「獨家生意」、「專利技術」、「成功轉型」、「有望財源滾滾來」等吹噓的字眼,但有甚麼證據顯示L有搭上經濟命脈的能力呢?L聲稱獲內地政府批出專營權,在內地部分城市處理醫療廢物。以中國每 1 千人平均分享 2.4 張床位,收入絕對有增長空間,預計二○○九至二○一○年,帶來六至七億元收入貢獻。現在兌現了嗎?當時看報時,大家有沒有懷疑呢?有較專業的報章曾追問L,為什麼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的二、三線城市?L的負責人解釋,一線城市處理的垃圾多了,採用較系統化的方法,對於公司採用的高溫蒸汽技術未有信心。一線城市不能相信他們的技術,作為投資者又為何相信呢? 另一疑點是來自一宗不當的市場行為新聞.在2007年,證監會公開譴責一家金融公司的研究部主管及分析員,在2003年借研究報告唱好股價的同時,自己買賣相關股份獲利。證監會當時沒有公布涉及的上市公司名稱,但一家傳媒公司追查這家金融公司的融資業務,發現在2003 年,有關的金融公司保薦上市的新股只有L一家。若是如此,他們推介L,並在L上市的首個交易日出售。順帶一提,證監會對兩人予以罰款,不過總額只是區區16萬元.或許我們沒法證實炒作集團在背後操縱,但作為投資者,疑點利益不能歸於嫌疑犯,否則後果自負.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孕育股王,但與此同時,炒作集團及資訊發放地盤將沒有真才實料的股票包裝、美化,吸引散戶入局,從中上下其手.他們才是真正的股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