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新機遇

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產業中原本沒有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份兒,其後在反覆論證後被列入.以往不少人將民航、高速公路和互聯網看為未來前景所在,火車被視為趴在軌道上「喘粗氣」的「夕陽產業」.但正如股神巴菲特去年十一月初斥資360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鐵路運營商所反映,鐵路這種古老的產業正出現新機遇.

在全球低碳化之下,運輸模式將趨向高鐵,中國以至全世界正踏入鐵路建設高潮,鐵路裝備行業將成為「朝陽產業」.中國的高鐵建設將同時受惠內需和出口的拉動,例如,中國南車集團將向巴基斯坦出口1300輛鐵路貨車,是目前中國鐵路貨車一次性出口數量最多、合約金額最大的項目。
 
在2002年,中國火車平均時速只有50多公里.一個人口最多的大國,坐在兩條脆弱而行駛緩慢的軌道上,當時被形容為「大象走鋼線」.現在,中國鐵路已經成為「國脈」,承載著世界鐵路25%的運輸量,但只佔世界鐵路營業里程的6%。全國85%以上的木材和石油,80%以上的鋼鐵和冶煉物資,60%以上的煤炭和大部分農業物資,都是通過鐵路「國脈」運輸的。能夠成為「國脈」,和中國鐵路在1997年到2007年十年間6次大提速有密切關係,主要幹線時速提升到至200公里以上.

鐵路大提速涉及重大的技術提升,中國有沒有高速鐵路的技術呢?中國新聞社及新華社都曾詳細講述這個過程.(《中國新聞社》2010年6月11日 「揭秘中國高鐵蛻變史」 及《國早報》2010年3月4日「中國高鐵,5年走完國際上40年發展歷程」)

以往中國在火車牽引傳動系統和信息監控系統這些核心技術上是空白一片,直至2004年,國務院決定採取海納百川的策略,訂定「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基本方針,推動高鐵發展.這個技術發展方向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時光倒流至2004年,中國招標製造高鐵.掌握著當今世界高鐵技術制高點的四大跨國集團: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都遠道而來.

當時中方鄭重表示,招標的條件是,高鐵機車車輛製造的關鍵技術必須全面轉讓,必須使用中國品牌,實行本土化生產,必須價格合理.然而,德國人認為,一流的德國高鐵技術是無可匹敵,中方非買不可,因而堅持每列原型車單價3.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的天價。談判至深夜,中國代表語重心長地向恃才傲物、神情倨傲的德國人說:「你們的出價實在不像是夥伴,倒有點半夜劫道、趁火打劫的意思。……你們每列車價格必須降到2.5億元人民幣以下,技術轉讓費必須降到1.5億歐元以下,否則免談。」鐵道部一位負責人也嚴肅對西門子公司談判代表說:「你們德國人長著方腦袋!」

次日一開標,西門子出局,阿爾斯通、川崎、龐巴迪中標,德國人呆若木雞。早餐桌上,得意洋洋的法國人品著香甜的咖啡,還不忘幽了德國人一默:「回想當年的滑鐵盧之戰,今天可以說我們扯平了。」消息傳至金融市場,西門子股票隨之下跌,西門子有關主管遞交了辭職信,談判團隊被集體辭退。到2005年,鐵道部啟動第二次招標。西門子終於讓步,以每列原型車2.5億元人民幣、技術轉讓費8000萬歐元的價格入標。

雖然要求技術轉讓,但外國人甘心雙手奉上嗎?當然不是.例如,兩節車廂連接處外端有一對長條橡膠風擋,看上去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內地技術人員在2005年曾詢問過:「請問,這個橡膠長條有什麼功能呢?」外方技術人員卻竟然回答:「哦,沒什麼大用,只是為防止乘客從月台上掉下來。」中國南車的技術人員對此非常懷疑。到2006年初,第一批原型車進廠後,南車的技術人員通過試驗分析,終於發現這對風擋可以防止列車側滾。

 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下,中國南車及中國北車集團在短短六年,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更令中國高鐵成為全球日常營運中最快的高鐵.兩家企業都在內地上市,前者亦在香港上市.筆者有一位投資團隊成員認識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過程有很多動人的血淚故事,很想投資於這類股票身上,希望以此支持.筆者的規勸是,動人故事令人動心,但投資不應動情,必須經過理性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