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與癌

26/3/12及17/3/12 談及酒精與癌的關係:

 

26/3分享日誌  餐酒致癌

 

說起酒,顧小培今年1月 13日「酒精與癌」一文提及,飲餐酒可能致癌,當然關鍵在份量:

早在1978年,一個法國的研究發現,每天飲一瓶餐酒,引發食道癌的機率可上升十八倍。如果每天飲一瓶半,食道癌的風險會升高一百倍(Int. J. Cancer, Vol.32, pp.443-444)。在1990年,美國癌症學會發表一個研究報告,其中測試的對象達七十五萬人,他們每天飲半瓶餐酒,之後患食道癌的風險比較一般不喝酒的人大六倍(Epidemiology, Vol.1, pp.342-348)。

每天半瓶餐酒以上有危險.酒精還有其他致癌風險:

酒精也可以增加腸癌和乳癌的風險(Nutr. Cancer, Vol.18, pp.97-111;Breast Cancer Res. Treat., Vol.19, pp.221-231)。

為什麼飲酒能引發細胞癌變?

間接原因:酒精會提升口水腺內的脂肪,從而妨礙口水的分泌。若口腔沒有足夠的唾液進行沖洗工作,口腔的黏膜便會較易接觸到致癌物質,尤其是在兩者並施之時:一口酒之後一口煙。直接原因是酒精(又叫「乙醇」Ethanol)可以被體內一個叫 ADH(Alcohol Dehydrogenase)的酵素,轉為「乙醛」(Acetaldehyde),後者是一個致癌物質。具體的操作機制是乙醛進入了細胞核之後,會令其中「成對」的遺傳物質互換。在遺傳物質中的DNA,有正負的一雙:「正DNA」包含遺傳的訊息,「負DNA」好比是「正DNA」的「底片」;憑後者可以複製 前者。假如兩者成分對調,會引發出一個錯體的蛋白質。若這個現象發生在細胞複製「癌抑制蛋白」的過程中,細胞便會因缺乏這抗癌的成分而趨於癌變(Mutat. Res., Vol.264, pp.103-107)。口腔中的細菌Neisseria;和大腸的細菌Escherichia,亦可以將「乙醇」轉為「乙醛」。

 

27/3分享日誌  飲酒前嗽口刷牙防癌?

 

說起飲餐酒可能致癌,顧小培在2007年9月 21日「飲酒與癌」已經談論這問題.

  根據世界生組織的統計,每年約有一千八百萬人死於與酒精有關的病。信不信由你,在盛產葡萄酒的法國,曾有一些學者報道說,若每天飲下半支餐酒,患食道癌的相對危險指數,可會由正常的1,去到高達18(Health and Research World Vol.2 pp.20-31)。這是因為酒精能放緩食道的蠕動,又能鬆弛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因此令胃酸很容易地進入食道,令其灼傷;於是,一個只不過是「胃酸倒流」的問題(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往往可以慢慢演變成為食道癌。對一些先天ALDH缺乏者而言,由於他們不能處理乙醛,相對地患上食道癌的危險指數,可以高達54(Carcinogenesis Vol.19 pp.1383-1387)。

昨天也是說每天飲半瓶餐酒以上有危險,只一次便安全嗎?

  若不吞下酒精,只像測酒師一般,把酒含在口腔品嘗,之後吐出來,那便不會有問題了吧?不一定。原來,口腔內的細菌(不錯,口腔內長駐了不少細菌)能把酒精轉為乙醛,後者會直接影響口腔的細胞。當乙醛的分量到達50微莫耳uM(等於一口氣灌進了半支餐酒分量)時,足以催生細胞異變(Carcinogenesis Vol.18 pp.1739-1743)。

有沒有解救方法呢?

  一個稍稍可以減低相對危險指數的方法,是在飲酒前,用嗽口藥水消毒口腔,殺掉部分的細菌;相反來說,未刷牙前最好不要飲酒(Oral Oncol. Vol.37 pp.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