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菌與胃癌7/10/13的分享日誌說到幽門螺旋菌與胃癌的關係
顧小培在信報2008年4月5日 「胃藥」提到: 胃潰瘍與一種寄居在胃壁的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有關(Zancet, Vol.1, pp.1273-1275)…。現在,真相大白,絕大部分胃潰瘍源自這細菌傳染,可服用抗生素殲滅之。有一點可不能輕率大意。這細菌能直接把一個叫CagA的蛋白質,「插」入胃壁的上皮細胞,從而引發細胞癌變(Proc. Natl. Acad.Sci. USA, Vol.105, pp.1003-1008)。
再翻查,幽門螺旋菌與胃癌的關係十分密切,2012年10月4日「犁庭掃穴」: 「幽門螺旋菌」躲在胃的黏液中,全然沒有胃酸來犯,也避開了免疫細胞的追殺,於是能坐大,成為人體中的隱憂。「幽門螺旋菌」不是好的細菌,它是多種胃病的禍端;患胃癌的病人,大都是受害於它帶出的問題。 在 胃癌的形成中,主要的致癌關鍵之一,在於一個叫CAG-A的蛋白質。CAG-A能提升一個叫Beta-Catenin的「轉錄因子」。所謂「轉錄因子」, 乃是一類能「開啟遺傳基因」的蛋白質。「遺傳基因」是身體中的秘笈,用之可以起動一些生理上的「開關」。換言之,一旦開啟了,身體中的細胞就接到「任務」,要按指令行事。憑Beta-Catenin所起動的任務,是「細胞增生」;如果過分地「起動」增生,內中不免會有粗製濫造的產品,這些可以頑強地繼續增生下去,而成為「癌」;那就不用說,會是壞事。所以Beta-Catenin不宜過分地催谷。
身體中有一個天然的節制調控功能,能利用 一個叫GSK-3的酵素,把超乎正常數量的Beta-Catenin廢掉。但另一方面,CAG-A這東西則能透過刺激細胞表面的「外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 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將GSK-3箝制住,於是令Beta-Catenin「死裏逃生」,之後,胡作非為,刺激細胞增生。 上述種種,與「幽門螺旋菌」有什麼關係?須知「幽門螺旋菌」之所以能逗留在胃壁的黏液之中,全憑一個特技。什麼特技?「能把自己牢固地鈎在胃壁細胞上」的伎倆;而它所採用的掛鈎,正是CAG-A。
怎 樣才能夠知道自己的胃中有沒有「幽門螺旋菌」﹖方法之一,是看看有沒有「胃脹」的情況。理論上,能引起胃脹的東西,不外乎屬三種形態:固體,液體和氣體。除非吃了很多東西或飲進大量水分,能導致「胃脹」的成因只有一個,乃是氣體;換言之,胃脹每每是來自「胃氣」。那麼,氣從何來?胃若是有氣,一定是因為其 中有一個製造氣體的機制。而這個機制並非是天生而有的(否則每一個人生出來就都會有胃氣)。所以,做出胃氣的,相信是胃中一些外來的、「不怕胃酸」之物。 於是找到了,乃是「幽門螺旋菌」。一組德國學者發現,天然食品黑加侖子中的成分,可以促使「幽門螺旋菌」從胃壁上脫鈎(Planta Med., Vol. 70, pp. 620-626)。所以若在進食前服用,將細菌脫下來,胃在消化的程序中會將它們與食物一起捲走。一連多天這樣做,可以清理掉胃氣,同時減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