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深圳高科技產業,經濟再起飛 - 信報踏入回歸第七年的第一個月,香江「風起雲湧」,令人目眩神迷。大遊 行後,中央火速拍板落實及深化「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經濟政策「挺董」。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率領三十多人的代表團,舉行前所未見 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颳起一股「黃旋風」,將香港與廣東省重新確立「前店後廠」的定位,將大珠三角建設為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CEPA落實後,如何把握兩地融合推動經濟成為香港再起飛最重要的議題。零關稅敵不過高昂成本的困擾,低產值產品製造業在香港是沒有前途。香港只能著眼 於高增值及高科技產業。不過,我們在描繪遠景之際,一家在港的美資企業對CEPA卻完全沒有憧憬,計劃撤離香港,將投資六十八億港元的香港光纖項目遷往台 山或南沙。負責人說,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土地及勞工成本,而是香港科研的欠缺,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衛平表示,國家的策略是「科教興國」,未來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但香港並無高新技術,對內地沒有幫助,香港愈來愈被邊緣化。 另一邊廂,國務院派遣的一個七人調研小組悄然到深圳考察,為深圳的城市再定位進行調查研究。可說,在港「風起」,「雲湧」深圳。深圳《商報》也邀請多位 內地學者探討深圳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陳秀山指出,深圳最有前景及最應該突出的是高科技,而現在深圳高科技產業在內地屬 較高水平。國家社科院課題組負責人倪鵬飛亦認為,良好的科技創新制度和文化之下,深圳成功發展高科技產業。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在去年產值達一千七百零九億 元,佔工業生產總值接近一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所?响|長劉福垣也認為,深圳要建設國際化城市,關鍵就是高科技。深圳是香港發展高科技產 業的重要夥伴。
定位「下游」科技發展
香港有什麽角色可以扮演呢?內地已經擁有高 科技基礎研究的發展優勢,如人才、資源等,香港根本無甚角色。因此香港的高科技發展不應在「上游」,即高層次的基礎研究;反之,香港應向所謂「下游」科技 發展,亦即應用科技,將高新科技商業化,推向市場。香港發展的方向不是「自主研發」,而是「技術引進」。 香港發展高科技的優勢在融資及訊息方面,通訊發達、法律健全和商業網絡國際化的優點。香港應培養更多有科技知識的人才,認識科技,運用科技。香港掌握更高的科技水平後,便懂得搜購、引進、運用高科技,再利用兩岸三地企業在珠三角的製造及科研基地,提高產品的增值率。 香港政府應該做什麽呢?筆者想到五點。 第一,中國缺乏一個世界級水平的高科技會展中心,深圳和香港可以共同發展。而CEPA容許香港會展業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會展服務,深圳可以利用香港會展業的國際聯繫,在深圳及香港聯線舉辦大規模高科技展覽。
引入國際創業基金
第二,香港應引入有關的國際級創業基金(或稱風險基金),並發展為亞洲區的科技項目融資中心。香港科技園可以發展成為聯繫中心,聯繫內地高新科技園、國 際級創業基金及將高新科技產業化的所謂「創業保姆」(即協助科技專才處理財務、管理、市場開拓、人員招聘等?响?的企業)。 第三, 協助「海歸派」回國。所謂「海歸派」就是海外歸來、學有所成的留學生、學者、專家等的統稱。深圳市十分重視吸引「海歸派」投資建設,在今個月發售社會微利 房(接近本港的居屋)時,在近一千五百個單位中撥出百個單位分配給「海歸」人員。但深圳引進海外留學人員不足一千名,和上海去年九月時的三萬多數字有很大 距離。而擁有國際化生活方式及新聞自由的香港,絕對可吸引這些學成的高科技人才落戶深圳,而他們和家人亦同樣可以購買香港居屋,在深圳工作、香港生活。 第四,港府應推動兩地的大學合作,推動大學之間的合作,香港的大學亦必需找出自己在全國大學科研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例如,香港在進口高 科技設備方面享受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優待,沒有受到限制,可以引進發達國家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於是,和內地大學合作研究時,香港學界便有一個無法取代的角 色。而政府亦需要有這方面的眼光及魄力,協助設立這些尖端科技研究的基本設施。
開發高科技自由貿易區
第五,香港政府應該協助香港企業去搜羅內地現有的高新技術,並將之結合到新產品中。而深圳一直主張在港深邊界的一平方公里河套地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 區,負責尖端產品的研製和開發以及人才的交流。兩地政府共同成立管理機構,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利益共享。而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更建 議,這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為高科技自由貿易區,香港優秀的管理人才、深圳的高科技人才便可以結合起來。 出身製造業的唐英年出任財政司司長,理應看到港府需要制訂策略,令高科技亦如人、財、貨流動成為香港經濟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