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教師語文水平欠佳問題 - 信報教育統籌局公布語文教師基準試成績,近九百名在二○○一∕○二年入 職的英文及普通話教師中,有半數不及格。有報章形容中小學教師出現「英語短樁」,輿論批評教育界「劣師出低徒」,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強調:「不可以讓不及 格的教師教下一代。」報章社評大興問罪之師,矛頭直指教育學院,政府、教統局及教育學院QC(質量控制)做得差勁。 基準試不及格意味著不能在中、小學教語文,飯碗隨時丟掉。應考者理應全力以赴,但仍有一半人不能達到標準,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是他們未盡全力?盡力也只能如此?抑或是成了政策犧牲品?
降低門檻供應大增
考試用作篩選入圍者與出局人,及格標準經常反映當局對入圍者對出局人比例的期望。「社會」對一個崗位的數量需要愈大,及格入圍的比例便愈高;反之亦然。以往我們需要多些英文教師,於是中七畢業也可修讀文憑,任職中小學英文教師;現在時移勢易,教師供過於求? 正如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秘書李傑江所指,基準試評核機制有問題,以寫作考試為例,十四點五分或以上及格,但若五部分中,有一部分低於二點五分便要重考。他說,評核制度刻意令教師不及格。而基準試有什麽「基準」,如何釐定根本亦是說不得準,考生並不清楚。 這批不及格教師是政府刻意製造出來的結果?裁掉、淘汰他們可以傳遞出師資要優質化的趨勢或政策?教育學院備受壓力,在形勢比人強之下,更容易接受和一家大學的合併,以提高教學素質? 教師語文水平不理想問題的核心究竟在那裏?筆者認為現在香港有兩個惡性循環,製造出這個問題。第一,成績好的高考學生選修教育的少。在高考學生的升學選擇中,教育學院幾乎可說是最後的選擇,即使在大學選修教育的高考生成績,亦較修讀其他課程的學生為低。 教統局數據顯示,以中英文及最好兩科的平均成績,A至E分別相等於五至一分計算,過去五年主修教育以外課程的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平均高考成績約為二點四 分,主修教育的成績則約為二點一分,教院學生則不到二分,即相等於四科D。於是入讀教院的大部分是知識基礎打得不好,對教育事業也沒有抱負及熱誠的學生, 將來當然不能教出好學生。為人師表表現差,甚至變成「人之患」,失去下一代的尊重,亦阻礙好學生投身教育事業。
為人師表不受尊重
第二個惡性循環是更深層的。香港人生活上是極現實,相信「興趣不能當飯食」。職業選擇不由興趣主導,而是由前途決定。香港的核心是環繞著商業活動而建立 起來,商業文化深入骨髓,商業利益主導一切,商界吸納最多的精英。相對來說,教師薪酬不算高,但社會地位不斷下降,甚至有人認為當教師沒出息,好人才很少 投身教師行業。尊師重道精神在社會上消失,由幼稚園到大學,學生及家長都成了教育服務的消費者,將教育的責任推向教師,教師飽受壓力,被迫處處遷就。和醫 療人員比較,同樣付出愛心,但卻沒有得到尊重,使命感無處孕育。沒有使命感,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沒有帶出尊嚴、愛心、溫情、樂趣。社會賦予教師的地位 愈趨下降,教師愈不尊重自己的職業,於是出現惡性循環。 怎樣打破這些惡性循環呢?社會上提出兩個方案包括,第一,提高教育學院收生標準,吸納更多好成績高考生;第二,將教院升格為大學,提高教育學院地位。 這兩個方案可以解決問題嗎?不能。 事實上,修讀教育課程只有一條出路,但修讀其他的大學課程還可以保持不同選擇。即使教院升格了,收生又嚴格了,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提高了,但有心投身教育 的好學生仍會先選讀教育以外的課程,持有不同學科的學位後再修讀教育文憑。入讀教育學院始終是學生的最後選擇,基準試只能確保教師有僅僅及格的水平。到 時,我們不再有劣質教師教出劣質學生的現象,但也只能期望有平平教師教出平平學生的遠景。 更深層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民建聯黨魁曾鈺成在二○○一年提出的,「小學的英文教師,英文能力可以低於中學教師嗎?」目前,中小學教師要經過同一個基準試考核,但中小學教師的薪酬及社會地位卻大有不同。 如果我們的答案是「可以」,那麽我們是認為中學教師所教授的英文是深一點的,現在的薪酬及社會地位高一些是合理的。這樣推論下來,現在的基準試是不合理的。基準試理應分出不同級別,小一和中三的英文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我們的答案是「不可以」,那麽我們是認為中小學教師有相同的能力,選擇教中?嚟峇p學是志願及抱負的問題,不受能力所限。現在的基準試是合理的,但 小學教師的薪酬及社會地位為何要低一點呢?其實那不是小差距,不單是在薪酬上。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在二○○一年進行一項調查,了解市民心目中不同行業 的社會地位,中學教師排名第五,小學教師不在前列。很明顯,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地位很懸殊。對於以上提出的問題,曾鈺成的答案是「當然不可以;一個水平差 的英文教師,對小學生的壞影響,一定甚於對中學生。」
選拔精英加強培訓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社會風氣不變的話,將教育學院升格為大學沒有什麽作用,最好的高考生很少會入讀教院。筆者認為將教院與一家大學合併更有效果。將來大部分教師先修讀一般學科,教育學院對這些學位畢業生提供教育文憑課程,之後任職教師。 而最重要的將主修教育的學位「精英化」,入讀的是要多條A,務求令社會了解到主修教育的畢業生是尖子。主修教育的是早有教育志願、成績頂尖、擁有多元智 能的優質學生。日後務必成為「名牌」教師,將來直資學校將爭相聘用,不愁出路,收入高,社會地位高,良性循環才可建立起來。這樣,優質教師才有望培養出 來,進而啟動培養優質下一代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