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餘貨改作內地客賓館 - 信報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酒店業正積極配合內地旅客急增趨勢,在未來三年內會有超過二十間新酒店陸續落成啟用。報章亦報道,不少發展商正積極把工 廈及商廈轉作酒店發展,預期到二○○五年,將有超過一萬六千多個房間供應。不過,筆者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酒店供應現在已經是一個問題,刻不容緩。 《澳門日報》曾報道,十一月來澳內地客首次超過港客,主要是受惠於內地市場開放,以及香港酒店房間供不應求。香港酒店房間長期供不應求,房價高企,令部分旅行團選擇在深圳或澳門逗留。 大量旅客根本避過不敷應用的酒店,轉到時鐘酒店、賓館或親友家中住宿。問題不但不會短期內改善,內地旅客的人流更醞釀成「急流」。在十一月份,來港內地旅客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七十,而所有酒店入住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二。這還只是開始! 元旦開始,已辦理IC卡暫住證,在廣州住滿半年的廣州市外戶口人員,可向暫住地區出入境部門、毋須返回原居地申請來港澳旅遊。來港內地旅客又將會增加一 批生力軍,為數三百萬。這個措施效果尚未出現。還有,施政報告亦宣布,中央政府同意研究允許廣東省境內居民以個人身份來香港旅遊。此外,外省人在深圳、北 京及上海三地亦可以參加港澳遊來港。內地人流,正如山上下大雨,在上游匯聚了,正向下游沖下來。酒店不足問題稍後將加倍惡化。 大型 酒店集團著重豪華五星級酒店的市場,絡繹不絕的內地旅客只進入三、四級酒店市場,不能帶給他們多大好處。如果酒店供不應求,反而有可能增加五星級酒店的入 住率或者酒店房租水平,甚至在澳門投資的酒店亦會得益。雖然入住率上升,但全年酒店平均房租仍下調百分之五點三,至七百一十三元。再加建酒店將增加房價壓 力,令投資者難以回本、失去信心。酒店業似乎希望酒店滿溢現象不單在旺季發生,到變成日常現象才肯承認酒店供應非常緊張的問題;然而,興建酒店動輒要三年 才能投入市場,政府到時才規劃已太遲。 現在二萬四千多個居屋單位,在政府宣布停售之下,用途仍然懸而未決;其中四千五百個紅磡紅灣 半島及牛池灣嘉峰臺的私人參建的居屋單位,由於標書訂明業權歸發展商所有,故此應有特別安排。另外,除了四千多個出售了部分幢數的居屋屋苑需要另外考慮之 外,筆者建議其他一萬多個單位改為旅遊用途。 即使居屋結構與酒店並不相同,但這些居屋只要符合防火及安全標準便可以,毋須達到酒店水準。它們只是一種有特色的「賓館」,可以即時紓緩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 酒店業的利益又如何「擺平」呢?筆者建議,將二萬多居屋管理權批給所有酒店經營者,每兩間現存的酒店房間擁有者,會隨機獲發一間「旅遊居屋」房間的管理 權。政府只作宏觀規劃,具體管理由酒店業者負責,政府不作任何現金上的投資,房租中抽取部分作政府收入。有關管理權可以轉售,有意加強經營的可以向無意經 營「旅遊居屋」的酒店業界作出收購,累積到某一個數目的經營權時,經營者可向政府建議整體規劃,把有關屋苑發展成主題旅遊村。政府可增加酒店房間稅,政府 來自酒店房間稅的收益可望增加。對酒店業而言,有關建議沒有打擊他們的生意,反而增加他們的賺錢機會。始終五星級跟三、四星級酒店是兩個不同市場,增加 三、四星級酒店的供應不一定拖低五星級酒店的房價。 酒店供應問題將愈來愈嚴峻,筆者希望各界重新想想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