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瘦「身」、減「薪」、加「辛」的危與機 - 信報


  香港公務員減薪及瘦身的問題鬧得熱烘烘,不過都是環繞公務員薪酬是否財赤的最大負累、裁減公務員開支對「滅赤」有多大作用、是否合理。不過,大部分論者並沒有放在香港競爭力的問題中考慮,也沒有和公務員改革一併思想,更遑論運用「創意」,化危為機。

   首先,香港工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有多大呢?根據二○○一及二○○二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製造業工人由二○○○年的時薪(包括底薪及附帶福利)五 美元三角八仙,上升到二○○一年的五美元五角四仙,世界排名由十九跌至二十。香港工人時薪當然比印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高,但卻低於其他三條亞洲小 龍。可見,香港藍領工人薪金,以世界標準來說,並不算高。

  不過在服務業員工方面,香港卻不是如此,香港排世界第十六,薪金之高,在亞洲區僅次於日本,新加坡只排二十四。以部門經理計,香港的年薪約為五萬美元,比新加坡高出三分一。在秘書及銀行職員方面,香港的薪金水平亦比新加坡高二成,小學教師年薪更高四成半。

   如果談到高級管理階層,香港的薪金更是世界級的,根據《二○○二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二○○一年排世界第四,新加坡只排十二。香港行政總裁、人力 資源總管的薪金比新加坡高四成幾,工程總管、廠長亦高三成。經濟發展階段相若的地方,工資相距那麽大,嚴重影響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在過去一年,跨國企業在香港的地區總部的數量略有上升,但受聘的人數下跌,人數起碼少了八千人以上。平均聘請的員工人數由一百零三人減少至八十九人。道 理很簡單,即使跨國企業喜歡香港的營商環境,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但以國際眼光來看,香港工資太高,於是以同一財政預算,在新加坡可能聘請二十人,在香港 只能請十五人。

 

要讓公務員有選擇

 

  香港有三條出路,第一,重蹈日本覆轍,採取「鴕鳥」心態,不肯對症下藥,令經濟十多年也不復甦。第二,港元幣值下跌,跨國企業以美元計算作財政預算時,可以聘用更多員工。第三,港人要準備減薪,以適應全球化趨勢。香港在三岔路口,如何抉擇,在乎我們。

  筆者認為,政府要制訂多個方案,讓不同公務員有不同選擇。除了要以理服人之外,不能不近人情,更不應強迫公僕就範。這些方案包括以下各項,每位公務員任擇其一:

  第一,接受減薪,保持崗位。政府並推出合適的貸款計劃,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公務員。

  第二,自願稍後提早退休,政府作出合理補償,而薪酬暫時保持。

 

加設輔助職系

 

  第三,自動接受額外減薪,幅度最高的五千人(或其他更合適數目)獲政府「小紫荊大獎」、政府服務優先證(輪候政府服務毋須排隊)等等(最重要是不須花錢便可以令他們有實惠)。而自願額外減薪「捐出」的金錢將放回所屬部門內運用,令他們在部門內受尊崇。

  第四,政府設立機制,公開(透過工會或公開諮詢)讓各職級公務員提出非金錢上的要求(如上述的獎勵及優惠),換取公務員接受裁減編制及薪津方案。

  第五,保留薪酬,但要接受修訂僱傭合約,包括︰

  ▁接受上司合理的工作安排,而不能以現在崗位沒有工序描述(job description)為由而拒絕。

  (2接受再培訓及調職安排(還記得一名署名「良心打字員」的公務員在庫務局一份通訊中所說,打字員職級的員工只負責用打字機打字,其他文書或其他工作與他們無關,亦不肯接受轉職)。

   ▃設立「輔助」職系,讓其他公務員減少原有工作(工資相應降低),在「輔助職系」賺取外快,多勞多得。還記得警察在回歸前都有輔警輔助,我們大可設立 「輔移民官」、「輔海關關員」等,在假日時當值,處理將來大量內地旅客過關所帶來的需要,特別是在假日及節日,需求更大。若不設立「輔助」職系,入境處及 海關的編制便大幅增加。這些員工在平日工作量少,假日工作量卻極大,造成資源錯配,亦和一般人生活作息相反。

 

以創意為對方著想

 

  整個方案的方向不是強迫員工減薪或裁員,而是改革公務員體系。公務員改革談了多年,一直是從上而下的改革,一點成效也看不到。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改革是人心的改變與及意義的賦予。

   我們一直認為打工仔只為金錢工作,但實情卻不是。稍稍念過心理學學說的讀者應該認識到,每一個人解決了生活基本生存需要及安全感之後,會再追求高一層次 的需要,包括學習機會、尊重、歸屬感、自我提升、工作成就感、使命感等。再培訓及調職是讓他們學習新事物,或重新發現自己的潛能,在新崗位發揮所長。在整 個過程,各方都要以諒解的角度思考,以創意為對方著想。這才是真正的同舟共濟。瘦「身」、減「薪」、加「辛」的「危」也可以轉化及釋放為強身、積福、增值 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