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競爭力的致命傷 - 信報


  國家總理朱鎔基訪港三天,颳起了一股「朱鎔基旋風」,街頭巷尾都在談他對香港的「打氣」言論。他說:「香港目前的優勢一點沒有變化,她的實力和 競爭力,我認為沒有減弱,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評級,我始終認為香港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又說:「香港的優勢並沒有喪失,她的競爭力、她的實力依然存在,她 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克服當前的困難。」

  他多番強調香港競爭力沒有減弱,是不是實情呢?

  有兩家歷史悠久及 享負盛名的國際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及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對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系作出比較,分別制訂「競爭力指數」,他們的競爭力指數是最廣被參考的指標。

  世界 經濟論壇的《二○○二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今個月月中公布的,這份研究是和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合作,著名的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亦有參與。波特可說是競爭力研究的宗師,被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學院學者。埃森哲策略改革研究所(Accenture)作出一項研究, 列出五十位商界智者名單,波特獨佔鰲頭。

  波特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一般人對競爭力有很大的誤解,人們以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所生產的產品 在世界市場佔有率愈大,競爭力便愈高;又認為一地工資下跌,貨幣貶值,競爭力便提高。他不同意,因為這些因素極其量只是次要的。因此,政客及輿論提出,香 港幣值過高及工資太高,對競爭力有致命性的影響,他並不認同。

  他認為,真正的競爭力是生產力決定的,也就是說,是一個經濟體系運用 勞動力、資本及自然資源所生產的貨品及服務的平均價值;經濟發展的重點是生產力,不是出口數目。企業策略應該不再追求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如低成本勞工或自然資源),而是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競爭優勢來自產品及生產工序的獨特性,快速模仿外國科技不會有長久經濟前景,企業需要在內部建立創新型科技。香港企業(例如倚靠 OEM)的成功方程式在將來是不再管用。

 

出口業難再推動增長

  其實去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已經提出,香港、新加坡及愛爾蘭的經濟成長一直由投資推動,現已接近飽和點。三個地方所依重的出口工業,將無法再延續過 去的經濟成長,因而都面對轉型至創新經濟階段的挑戰。因此之故,三地排名都下跌,香港由二○○○年第七跌至去年的第十三,今年再下跌至十七;短短兩年,下 跌十位!

  更戲劇性的是,《全球競爭力報告》在九七年時,評估香港的競爭力排名世界第二!全球競爭力其實是評估一個經濟體系在中期 (五年左右)的經濟增長表現;剛公布的報告亦提及這宗「瘀事」,報告指出,在一九九七至二○○一年間,香港的人均經濟增長率是全球第三十四,和他們當時的 評估有天壤之別。報告又認為,評估這麼大的差異除了亞洲金融風暴的因素之外,也是因為忽略了創新因素。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在九七年後,競爭力的評估已經愈 來愈著重科技及創新的元素。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有三種分類指數,包括宏觀經濟環境、公共制度及科技分類指數;對先進的經濟體系來說,科技分類指數在競爭 力評估的比重高達一半。三項分類指數中,香港在前兩項表現不差,分別排第三及十三。

 

科技欠創新拖累排名

  香港整體的排名是被科技分類指數拖累,香港科技分類指數只排行第三十二,如果再深入分析,在科技分類指數中,還可以再分為資訊科技及創新類別,香港在前者排第六,後者排三十二。也就是說,香港競爭力的致命傷在於創新!

   另一家著名評估機構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並沒有將科技因素看得那麼大,香港的排名跌幅沒有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那麼急;在回歸時香港在《世界競爭力年 報》位列第三,在金融風暴後不斷下跌,跌至二○○○年的第十二位,去去反彈至第六,今年再跌至第九;而新加坡的排名亦由去年的第二位,跌至今年的第五。

  根據《二○○二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排名被本地經濟表現(跌二十七位)、科學基建(跌九位)、全球化的接受程度(跌十位)、對經濟發展有利的價值觀念(跌七位)等所拖累;香港一直在後兩者的評價很高,現在香港在支持經濟發展的文化因素有急劇變壞的迹象。

   研究所亦制訂一個模擬指數。模擬指數的制訂很簡單,研究所將一個國家及地區最差的二十準則,換為世界各國平均數。根據這個模擬指數,香港的模擬排名將會 是第七,也就是說,如果香港在最差的二十個項目中,爭取到大幅改善,攀到世界一般水平,香港的總得分將是第七,仍然不及新加坡。香港最差的二十項項目是甚 麼呢?其中有多項涉及科研,包括整個社會花在科研的開支、商界在科研的開支、人均科研開支、人均科研人員數目,以及專利權的生產力等;可見,香港競爭力的 提升需要大力促進科研及創新。

  不過,創新不只是在科技範圍的,應該是在各個層面的。

  朱鎔基說:「我完全相信這 一點︰香港能夠克服這個困難,能夠重振雄風。希望寄託於我們香港的六百萬人民,特別是寄託於我們的年輕一代,寄託於我們香港的大學生,寄託於昨天到機場去 歡迎我的那一些可愛的中、小學學生。希望在他們身上,我希望全體香港人民都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準備以前輩們所發揚的那種精神,進行第二次創業。」

 

發揮第二次創業精神

  到機場歡迎朱鎔基的中、小學學生是香港希望所在。然而,在機場歡迎國家元首及貴賓,是不是一定要用搖動國旗的方式呢?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最 近看過兩場融合太極及現代舞的表現。筆者急發奇想,可否由青少年在機場擔綱演出太極舞蹈,迎接國際級貴賓,凸顯香港的獨特文化及角色,發揮第二次創業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