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亞洲瑞士之路 - 明報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戰教授早前提出,香港在經濟、社會及文化領域上,不應只朝中國化路向發展,要思考如何走國際化的路,如何做「亞洲瑞 士」。他認為,在歐洲,英、法、德都是大國,瑞士便擔當平台角色,令各國利益可以協調。而在亞洲,日本是經濟強國,東盟發展迅速,各國需要一個比較中立超 然的城市,發揮瑞士在歐洲的作用,而香港是最適合的。 要邁向這個定位,香港政府的角色是極重要的,政府可以在多方面作出推動。第一,跟隨美國及加拿大,訂立「亞裔月」。加拿大去年十二月,將每年的五月定為全 國亞洲傳統月,在各地舉行各種慶祝亞洲文化傳統的活動,鼓勵亞洲族裔社區的發展,而美國國會數月前亦通過法案,將每年五月定為亞裔傳統月。香港可以在勞動 節「黃金周」之後,舉行「亞裔月」活動,鼓勵在港亞裔及他們的本國人民參與不同活動,如文化及藝術表演、招商及經貿洽談等。這樣,一方面可以吸引對亞洲投 資及文化有興趣的歐美商家及遊客,另一方面也可以令旅遊「黃金周」延長成為「黃金月」。 建多元文化及語言國際都會 第二,政府亦應積極推動其他族裔人士在香港建立有香港特色的社區及文化。政府應該主辦或協辦大型多元文化活動,鼓勵不同種族表達祖裔文化,增進不同族裔的 尊重及了解。如果政府舉辦不同族裔同場表演的音樂會,多下點工夫去宣傳,香港絕對有潛力當文化交流中心。例如,加拿大有一個多元文化廣播電台,在1966 年啟播,現在已經有30多種語言,讓各族裔的人有「同聲同氣」的感覺。香港電台亦可以撥出部分時段,讓各族裔的文化領導者播放及主持不同語言的節目。 第三,推動及資助學習英語及普通話以外的語文。現任哈佛大學的華裔經濟學家魏尚進推算過語言對經濟的具體貢獻,擁有共同語言可以增加雙邊直接投資超過兩倍 半及雙邊貿易額五成。如果相信香港旅遊業在2005年隨著迪士尼開幕而進入新台階,政府應該鼓勵青年快快學一點外語,成年人要學一種外語作簡單日常溝通。 現時政府的持續進修基金的認可語文課程只限於英語及普通話,政府應擴闊到其他主要語文包括日語、韓語、德語及法語等。在中、小學課程中,用適當方法引入認 識不同文化及語文的課程或活動,一方面自小培養下一代對多元文化的認識,亦可以增加教授外語的人力需求,從而引動語文學習及教授的良性循環。 作為國際化都會,香港在外語水平及多元文化的建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