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亞洲瑞士還是瑞士病的城市 - 信報被視為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智囊,擔任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王戰教授,最近在本港雜誌專訪及公開演講中,提及香港的發展問題。面對我們心急 如焚的經濟問題如失業率、高工資及地價等問題,王戰輕描淡寫地說:「當前所面對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會逐步逐步得到解決。」他認為,要率先處理的 是香港的定位問題。 王戰論點的重點是:香港在發展角色定位中,應該高瞻遠矚,體現中國的全球化戰略的需要,而不是就香港本身來談香 港。不過,香港人又有沒有想過,所有關係都是雙方面的,香港人何曾想過:「只要是對中國有實惠的事情、有好處的事情、可行的事情,香港都一定全力以赴。」 香港再前進的步伐,必定要看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的發展方向,香港人可以怎樣配合,作出貢獻。香港只有一條路,就是為中國的發展出力,不從這個目標出發,必定 迷失;尋找其他的定位,都是錯誤的自我中心及夜郎自大。 從這角度來思考,香港其中一個可行的角色就是教導內地提升自己,走向世界。 香港比內地的優勢始終是在國際視野及管理經驗方面。無論內地多麽開放,但居民出入境的自由度,不可能比香港大。香港接觸的資訊始終比內地人多。而香港接觸 西方管理及營商經驗已經數以十年計,部分人已懂得融匯貫通及去蕪存菁,將合用的管理方法移向東方社會環境是香港人獨有能力。 另一個少人談及的方向,就是王戰所說的「亞洲瑞士」角色。王戰說,香港應走國際化的路,並且要成為亞洲的瑞士。學效瑞士,並不是倣效她的經濟模式,如發展醫療保健業、高精密儀器產業、紡織業等,也不是全力發展旅遊業,或定位為富豪財富管理及消費天堂。 王戰所描述的大趨勢是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不過,他認為這個進程會比歐洲的複雜及困難,因為亞洲國家之間差異非常大。因此,香港應該學效瑞士的是一個中立及超然的定位,令各國利益可以作出協調的平台角色。 他認為,一些國際性組織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奧委會等,將來可能在亞太區成立機關或分部。他認為,香港應該爭取亞太區的國際組織設在香港,不過,他卻說:「我認為,香港政府有沒有這個理念去爭取是一個問題」。
「排外症」急速傳染
即使香港政府認同了這個發展方向,更大的問題是:香港的條件滿足嗎?一些經濟性的國際組織來港設立常設機關機會較大,但涉及文化及宗教等的組織,文化前瞻性極為不足的香港會被青睞嗎? 瑞士能夠擔任這個角色其中一個配合條件是語文能力突出。瑞士包含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區,很多瑞士人能流利地使用多種語言。而作為多元文化的社會,他們 凡事講求協調、接納,能夠與不同國籍的人愉快地共處及合作。(波特,一九九六年《國家競爭優勢》;台北︰天下文化,頁四六七) 反 之,單以東亞區的語言如日語、韓語,有多少香港人掌握得好呢?再者,根據政經風險顧問(PERC)在三月底公布的調查顯示,香港種族歧視問題在過去一年急 劇惡化,在亞洲區十四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由第四位跌至第九位,評級比中國還要低。種族歧視問題急劇惡化的一個可能原因是,隨著香港和內地日益融合,香港 人經歷工資下調、失業率飆升,擔心飯碗被搶,「排外症」正急速傳染開去。
政府仍猶豫不決
目前,香港並無法例禁止種族歧視,不時受國際性機構例如聯合國批評。政府較早前諮詢過公眾,大部分回應的商界及民間團體,均支持立法禁止私營機構及私人 之間的種族歧視。不過,據報章報道,政府仍然認為立法可能影響到商業行為及僱傭關係,不肯進行。立法禁止種族歧視只是推動種族融合很小的一步,還只是開始 的一步,但政府也猶豫不決,香港如何能成為一個容納不同種族的「地球村」?亞洲區不同族裔的人、物、資金及訊息,又怎會匯聚香港呢?反之,正如香港大學經 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的恩萊特教授所提出,香港正面對一種名為「瑞士病」的經濟問題。(恩萊特,司各特,杜大偉;一九九七年《香港優勢》,香港:牛津大學出 版社,頁一八八)所謂「瑞士病」就是一個經濟體系中對外的貿易行業效益高,競爭力強,但因為內部的非貿易行業封閉及內向而拖垮整體經濟表現。香港不做「亞 洲的瑞士」,便只是一個患上「瑞士病」的中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