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上嫁的詛咒 女多男少又如何 - 明報


「真箇『女人天下』!據統計處昨日發表的報告顯示,本港人口比例仍然是女性佔多,2004年的整體男女比例再進一步拉闊至929對1000;其中20歲至39歲的適婚年齡差距尤其嚴重,每千名女性只有846名男性,故香港男性可謂十分矜貴!」

這一段新聞報道顯明,傳媒的反智及懶惰可謂極致,學界亦難辭其咎。港人總是人云亦云,經常以「陰盛陽衰」的「常識」來解釋女性難找對象的現象。但真正的「事實」是,單身適婚的香港華人是嚴重地「陽盛陰衰」!

文:鄭建生

香港人口在90年代末開始出現女多於男的現象,不過這個人口比例中是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如果我們面對種族歧視的事實,又將嫁娶比喻為市場行為的話,外籍家庭傭工不應被包括在華人婚姻市場的供應。

那麼,撇除外籍家傭是怎樣的景况呢?事實上,統計處充分明白這個實况,在不同統計報告的附錄中都經常列出撇除外籍家傭的數據。撇除外籍家傭,香港整體人口在2003年才開始「陰盛陽衰」,只有一、兩年光景。

20至39歲的1000女性比846男性的比例更是誤導。很簡單,這個比例除包括外籍傭工外,亦包括已婚者,根本不是婚姻市場的主角。如果瞄準20歲至 39歲單身非外傭類別,男女比例根本是逆轉,在2004年的男女比例為1239比1000!可見,在數目上,單身適婚男子是供應充足,絕不是「物以罕為 貴」!人口結構對女方理應有利。

不過,文化結構對女方是極不利,將人口結構的有利因素完全抵消。

上嫁不下嫁——

-

男女不平等意識

傳統上,女性沒有獨立自我價值,必需依附他人才有價值。找不到愛戀便是「沒有人要」。結婚不單是要一份戀愛,更要一個「好男人」所賦予的矜貴感。所謂「好 男人」,因人而異,但往往是身材比自己高,收入比自己多少少(相差太遠,自己無地位),智慧比自己高少少(距離太大,自己顯得太無知),學歷比自己高,年 齡也是大少少最好。這就是所謂marryup的現象,不是下嫁,而是「上嫁」,要嫁一個比自己好的人。這明顯是男女不平等意識的纏身鬼魅,化為心魔,只是 我們不太着意。

marryup的心理情意結是女性悲哀的源頭。更大的悲哀是,現代女性收入、智慧、學歷不斷提高,自己條件愈好,詛咒愈大,因為比自己好的男人愈少。年紀 愈大,比自己年紀大的男子愈少,找到「合意」對象的機會愈渺茫,旁人更會說妳蹉跎歲月。相反,80歲男子也可以選擇20歲女子,所謂80/20定律。男子 年紀愈長,可選擇的對象愈多。即使男女比例不利,只要加進時間的向度,可選擇對象的男女比例始終對男方有利。文化結構若不改,時間仍是在男方這一邊,男始 終是矜貴的。更要命的,港女錯誤評估婚姻的市場結構。

敗於競爭對手 被好男人嫌棄

用經濟學的術語,男性在婚姻市場叫座不叫好;相反,女性往往叫好不叫座,有價無市。問題核心不是沒有好男子,因為優秀條件當然是少人擁有。你選人,人選 你,待字閨中的女性沒有遇過好男子嗎?她們為何不被選上?用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競爭力不足,敗於競爭對手的現象。

她們嫌棄男子,但事實上,她們是被好男人嫌棄。談談情,說說(或做做)愛還可以,長相廝守就免了。常識說,最令男性喜歡的女性擁有的就是「郎才/財女貌」 的外貌,那是以偏概全。最受歡迎的可能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圓滑細緻、相處愉快的性格。周遭很多其貌不揚的女子享受夫妻之樂,但在一般人心中只覺不相 配。但事實是,卡米拉勝了戴安娜。香港女子一直以來都斷錯症,服錯藥(如瘦身)。

無國界的全球化婚姻市場

婚姻更是一個無國界的全球化市場,為何港男滿載而歸,港女獨守空房呢?男要marrydown,可以北上往內地找,女要marryup也可以向西尋。關鍵在於自己提高適當的競爭力。

另一個出路當然是文化轉變。事實上,這正靜靜地進行。合意男子供應不足之下,女性唯有退而求其次。很多女性公開宣示的是獨身主義的一套,滿不在乎,真實的是,大多數人屈於現實,「下嫁」marrydown「不夠好男人」或是做一個已婚「好男人」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