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體育產業國際化-招職 28/4/2007

備受忽略的本地足球壇今年「奇跡地」復甦,復甦動力來自最多擁躉的傳統勁旅南華在離開球圈十三年的班主羅傑承投資三百萬元帶領下,連奪三項冠軍,在旺角球場的賽事有八成入場率.復甦最重要原因不是球賽上的表演,而是體育產業的經營模式.羅傑承由其太太梁芷珊策劃南華會的品牌營銷策略,找來髮型設計、時裝設計,以至形象化粧等不同贊助,球員踏出球場以後,必須穿著整齊的西裝,言談要斯文,結果球員被捧成球迷蔟擁索取簽名的「球星」.

 

足球運動門券收益始終有限,但全球化的趨勢令足球運動無遠屆,天文數字的轉播權、商業贊助、球衣及其他紀念品銷售成為足球產業新動力.而全球化的趨勢由歐洲擴散開去,不同勁旅到亞洲及美國巡迴表演,開拓世界市場.

跨國家的聯賽有極大的經濟收益,而一個地區只能有一個這樣的聯賽.不做最大,便無立足之地.因此,香港應該把握本地球市復甦的勢頭,採取主動,要爭取成為亞洲頂級球賽的中心點. 香港可以設計新足球聯賽,可稱為「都會聯賽」.都會聯賽有十多球隊,有三個來源.第一,歐美勁旅的二隊;第二是內地甲A聯盟球隊;第三是商業球隊(如以往的精工及寶路華).部分球隊更可收購接近退休的球星,想像碧咸在美國退休後,在贊助商支持下來港比賽的吸引力.比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有810隊球隊,經單循環淘汰一半;第二階段是決賽週,由45 隊競逐,賽期安排在暑假.球賽檔期這樣設計是因為遷就歐洲聯賽歇暑,讓當打的歐美頂級球星加入決賽週爭冠軍.

    香港絕對有條件發展國際化體育產業,成為活力充沛的體育運動「盛事之都」.然而發展「盛事之都」,有必要各方配合.

 

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最近說,奧運馬術明年8 月在香港舉行,但由於是小眾項目,賽場只有萬多個座位,再加上上兩屆悉尼及雅典主辦奧運時的經驗亦顯示,遊客可能擔心酒店房價貴,人數不升反跌.旅發局會集中向參賽隊伍及對馬術運動有興趣的地區,如美國、澳洲、法國、英國及愛爾蘭推廣。

 

旅發局的策略會否太短視呢?會否只看量,不看質?看看南韓在主辦前屆世界盃期間的做法.在世界盃開鑼前三年,一位南韓商人向南韓政府建議利用世界盃,宣揚南韓是禮貌之邦,讓不同國家的人民對南韓留下美好印象,就算是藉藉無聞的塞內加爾也應花心思。他說:「外國球員乘搭二十多個小時飛機來到陌生國家比賽,如果南韓人能組織啦啦隊為他們打氣,他們的士氣必定更高昂,而且可能愛上南韓」

 

結果,有幾萬南韓人參加了韓人擁躉會.於是藉藉無名的塞內加爾有大批服飾鮮明的擁躉到場打氣.擁躉會在場前準備了數月,製造各式各樣塞內加爾國旗色彩的球衣、帽和頸巾,找來富民族色彩的樂鼓,還一齊練習塞內加爾人所說的言語──法語。塞內加爾隊亦真的視擁躉會為自己人,球員在開賽前和結束後,走到擁躉會球迷面前致謝。南韓和塞內加爾的關係會否突飛猛進呢?

 

既然我們有幸主辦馬術比賽,可有想過和領事館及商會,組織不同國家的擁躉會,建立更深厚的感情紐帶?能夠掌握法語才能真正地和塞內加爾人建立關係,因此培育能夠掌握不同國家語言的人才肯定有助體育產業國際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