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業 重新起步1978年的《超人》電影,女主角從紐約的高樓跌下,「超人」奇里多夫‧李維急飛去救她。「超人」說:「放心,我已捉著你了。 」女主角很驚訝:「你,你捉著我?那麼誰捉著你?」 「超人」墮馬 不少文化評論都指「超人」的英雄形象,正是大美國主義的反映。經濟上,美國人消費多於收入,欠債將來還。支付的方法是不斷發國庫?,由提供貨品的國家如中國購買。結果是發展中國家製造實物,由美國印製美元國債,留待下一代支付。美國的「超人」經濟學正面對金融海嘯的挑戰,會否也墮馬癱瘓? 在李維的自傳《依然是我》中,他提及一位很重要的醫療人員派蒂。她最擅長的是幫他作好回到真實世界的心理準備。不少人因為病情而遷就他,但她和其他人不一樣:「她把《骨髓受傷手冊》放到我面前,它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書,因為它陳述的是我現在的恐懼及未來的悲哀。但她卻強迫我閱讀書中有關排便、性能力和反射障礙 ( 註:一種對癱瘓病人最危險的生理反應 ) 的部分。 」( 頁129 ) 面對現實的困難 不少人問李維:「英雄是甚麼?」仍是「超人」代表的他認為英雄是不計一切後果,勇敢採取行動的人。例如,士兵爬出戰壕,將受傷的同僚救回安全的地方。他受傷後,英雄的定義完全不同了。英雄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還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的人。(《依然是我》,頁319至320 ) 面對失業 離開困境 不少人不願賣樓或資產,因為價錢不理想,但在經濟困境中,現金是王。現金在手,再加上可以找尋較低租金的選擇,經濟困境可以變得輕鬆得多。找工降低要求也好,找一份臨時工也好,即使領取綜援又有何問題?作為公民,好景時有責任交稅,不景時有權利領取綜援。要真正快速離開人生低谷,重新起步,必須面對現實,而現實是殘酷的,想像更殘酷的困難才能真正離開困境。
|